奇书网 > 十二星云录 > 第一章:孤翁巧遇少年郎

第一章:孤翁巧遇少年郎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十二星云录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巍巍璞山秀,悠悠泗水间。一座突兀的锥体山峰,长满了粗细不一,姿态各异的侧柏,终年的枯枝落叶已经布满了山体,只袒露出一些陡峭的石灰岩崖壁。

    此山其形如玉,故称璞山。璞山北侧,泗水河犹如蛟龙一般由东往西绕山而流。

    璞山南面三十里处有一座与之对立的山,因其形如仙鹤,故名曰鹤山。

    两山之间坐落着一个小山村,南北两面大山,西面又有众多小山错落围堵,唯有东面较为开阔。

    在村子西南角上有一户人家,两间土坯房已显破败,不大的矮墙院里一棵根深叶茂的老槐树,和一棵苍翠挺拔的枣树,两树成荫,遮蔽了那炎炎烈日。

    院子里一个岁的男童在一块石板上磨着柴刀,男童头上用一根蓝布条扎着一个小发髻,鬓角发丝凌乱的散在耳下,虽搞得灰头土脸,却也还算的上眉清目秀。

    他身着米黄色无袖褐衣,高卷裤腿,坐着小木凳,身旁放一盆清水,有模有样的磨着一把短小的柴刀,时不时还用手试一试柴刀的刀刃是否已经锋利。

    男童起身将磨好的柴刀扔进身旁的小背篓里,背篓里还有一把短小的锄头。他回头看了看房门,又抬头看了看日头,神态略显无奈。男童转身走向房门,来到屋内。

    屋里一张旧木桌子上放着一个黑色的水坛,水坛里有早就装满的清水。男童提起水坛刚要往外走,又停住了脚步。

    他隔着一块深蓝色的粗布门帘往里屋看去,缓步来到里屋门前,掀起门帘。狭窄的里屋内光线昏暗,一张陈旧的板床上躺着一位女子。

    这女子微闭双目,气若游丝,面容随正,却无半点血色,确已是香消玉损。显然她是得了大病,且病入膏肓。

    看着床上的女人,男童眼睛里有说不出的心痛。他对那女人低声道:“娘,孩儿上山采药去了。”

    床上的女人并无回应,但她眉宇之间已经流露出万般的辛酸与无奈,微微的把头转向了里面。

    男童放下门帘,提着水坛回到院中,在房门前的土坯墙上取下挂在墙上的草帽戴在了头上,提上小水坛,背起小背篓便出了院子。

    男童一路向南边的鹤山行去,他们家就在村口,几步便出了村子。空旷的村外四下无人,炎炎夏日,烈日当头,男童刚走出四五里,已是汗如雨下,鬓发贴脸,狼狈不堪了。

    他时不时的用衣角抹擦脸上和脖子里的汗水,燥热难耐,他无奈的抬头偷瞄了一眼这似火的骄阳,在路边的一棵老榆树下停住。

    他放下背篓,提起水坛,拔去塞口就往嘴里灌,几口水灌下,男童甩了甩头,连呼过瘾。

    他坐在了树荫下,后背靠在树干上,一阵清风拂过,他微微闭上双目,享受这片刻的清凉。

    远处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人影,男童揉了揉眼睛仔细观望,由于距离较远加之日光刺眼也看不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

    在烈日的照射下,那人整个都跟烧着了似得,颤颤巍巍的朝这边走来。越走越近,这才看的清了,原来是位年近花甲的老汉,个头没多高,消瘦的面孔就像被烈日烤焦了似得,须发布衣尽是尘土。

    男童见他很面生,不像是本地人。老汉不知道是累的、热的、还是渴的,摇摇晃晃的就像吃醉了酒一般,随时都可能倒下。

    男童见状不妙,赶忙起身快步迎上前去搀扶,他将老汉扶至树荫坐下,转身拿起水坛递给老汉,老汉看到水坛如同看见了救命稻草一般,一把抢过便仰面痛饮了起来。

    直到坛中最后一滴水入口,老汉意犹未尽地将水坛放下,哀叹道:“干渴难耐,不解渴啊,不解渴!”

    男童外出采药,爬山过垄,年小瘦弱的他,不便携带过重的东西。那水坛本身就小,而且原本只有半坛水,方才男童自己饮去一些,自然所剩不多,不足以缓解老汉的干渴,也不足为奇了。

    男童急忙拿起水坛对老汉道:“老伯莫急,我再去打些水来。”说完起身往村口跑去。村口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男童跑到河边将水坛灌满。

    提着满满的一坛水,顶着烈日再次返回,来到老汉身边男童又是身如水洗,汗如雨下。一边用衣襟擦着额头和眼角的汗水,一边将水坛递给老汉道:“老伯,快请喝吧。”

    老汉接过水坛刚喝一口,便“哇”的一声全吐了出来,对男童斥责道:“这是什么水?又苦又涩,小娃娃为何戏弄老人家!”

    男童慌忙解释道:“老伯莫要生气,这是南波河的水,我经常喝这个水的。”

    老汉仰着头气愤道:“河水?你拿老人家当鱼还是当虾了?这水如何饮得,我不喝!”

    男童用手揉搓着额头,无奈道:“老伯您要喝什么水呀?”

    老汉沉吟片刻,环视了一眼周围的群山,对男童道:“此处群山环绕,山中必有泉水,山泉水清凉甘甜,方可解渴消暑。”

    男童闻言眉头紧皱,环视四周群山,又偷瞧了一眼烈日。为难道:“山中确有泉水,可是老伯……。”

    老汉背靠大树,仰天长叹道:“老朽一把年纪竟渴死异乡,可悲!可悲啊!”

    男童拿起水坛,看着里面的水,抿了抿嘴唇,又看了看老汉。他将水坛放回老汉身旁,背起自己的背篓对老汉嗫嚅道:“老人家,您不必哀叹,坛中的水您留下喝吧,我还要上山采药……不……不便久陪。”

    男童说完背着背篓转身就往前走,刚走几步,就听到身后水坛打翻的声音。男童回头一看,水坛倒在老汉身边,水洒了一地。老汉紧闭双目,一动不动。

    男童无奈的摇了摇头,又走回树下,将背篓放下,提起水坛对老汉道:“老伯在此歇息,我先去山里给您取水来。”

    烈日偏西,半个多时辰过去,男童狼狈地提着一坛水回来了。老汉看着男童返回的身影,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男童把水坛递给老汉道:“老伯,这是山泉水,您快喝吧。”老汉接过水坛,咕咚咕咚的喝了起来,老汉饮罢,用衣袖擦了擦嘴巴,捋了捋颏下长须,缓缓地靠在树上,紧闭双目,说不出的舒坦。

    男童关切道:“老伯无碍了吧?”

    老汉微微睁开双眼,慢慢打量着这个男童问道:“小兄弟叫什么名字啊?”

    男童见老者气色好转,也松了口气,回答道:“我叫颜齐,住在前面那个村子。”

    边说边用手指了指身后的村庄。老头顺着他指的方向看了一眼道:“你姓颜,此乃鲁地属兖州,莫非你是颜回后裔?”颜齐欣然点头称是。

    老汉默念道:“小小年纪谈吐不凡,心地善良,能对我这个陌路老朽礼待有佳,真不愧是圣人之后啊,孺子可教矣。”

    颜齐憨笑道:“老伯过奖了,听您口音不像是本地人氏。不知老伯是从哪来呀?”

    老汉笑道:“老朽乃闲云野鹤,云游四方,居无定所。你多大了?家中还有什么人呀?”

    颜齐道:“我今年九岁,家中就我与母亲二人。”

    老汉捋了捋胡须又问道:“你这年岁何以独自上山采药呢,莫非令堂有恙?”

    经此一问,小颜齐脸上流露出一丝哀伤之色。默默地提起背篓,对老汉哀叹道:“唉,让老伯说中了。我这就去采药,不便陪您了。”

    老汉看着颜齐的神色,心中突涌一丝怜惜。他一把抓住颜齐的胳膊道:“不忙,你我今日算是有缘,老头子劳烦了你半日,还没感谢你呢。”

    颜齐抬头看了看西去的太阳,用胳膊蹭掉额头的汗水道:“老伯不必言谢,我要赶在老爷儿家走之前下山,请老伯放我前去吧。”

    老汉明白,他口中的“老爷儿”是指天上的太阳,就是说在太阳下山之前。老汉摇了摇头道:“恐怕你已经来不及了,坐下来跟我说说你母亲的病情及病因,或许我能借此机会回报你。”

    颜齐蓦然蹲下,对老汉惊喜道:“老伯能医治我娘?若真如此,我愿为老伯做牛做马!”

    老汉笑道:“哈哈哈,好好好,是个孝顺娃娃,来,你先给我讲讲你娘的情况。”

    颜齐双目含泪地把母亲的病情跟老汉描述了一遍,老汉听完眉头紧锁,手捻胡须,默默不语。颜齐见状,扒着老汉的双臂哭问道:“老伯,您能治好我娘的病对吗?”

    老汉立刻转忧为喜,握着颜齐的小手,点头安慰道:“嗯,放心孩子,你娘的病能治。你娘的病是从何时所得,又因何而得你可知晓?”

    颜齐听老汉说母亲的病能治,很是兴奋,赶紧抹去眼角的泪水,对老汉讲起了母亲的病因。

    颜母名叫崔青萍,从小就体弱多病。三年前,与其夫颜琨一家四口在当地镇子上做布匹生意,虽然算不得大买卖,但是一家人生活也算过的不错。

    不料,人在屋中坐,祸从天上来,一天夜里家中无故失了大火,颜琨为救困在火中年幼的女儿,而致父女皆葬身火海,最后只剩下崔青萍与颜齐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这场大火让他们一无所有,母子二人走投无路便回到了山村老家,在老家亲朋的帮助下才安顿了下来。

    但这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崔青萍内心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痕,她变的少言寡语,终日以泪洗面,常常精神恍惚。慢慢的就变得茶饭不思,人事不明了。

    懂事的小颜齐一边细心照顾着母亲,一边苦撑着这个家,眼看着母亲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心里百感交集,四处寻医问药。

    可幼小的他身无分,无法进城问医,只得寻些方子,自己上山采药,给母亲煎服,可母亲的病始终不见一丝好转。

    日子过得清苦倒也无碍,母亲是自己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若母亲舍他而去,颜齐真不知道以后怎么独活。

    老汉听后更是感觉眼前的这个孩子可怜,从衣衫内拿出一个小布袋,在里面取出一颗棕黄色的药丸递给颜齐道:“孩子,拿去。此乃金钗石斛丹,去喂你娘服下吧。”

    颜齐惊奇的看着这颗药丸,又看了看老汉,轻轻的接过药丸,对老汉道:“老伯,这颗药就能治好我娘的病了吗?”

    老汉起身往前走了两步回头对颜齐道:“以你的描述,你娘的病已撑不过十日。这颗金钗石斛丹虽不可治愈她的病,但可以为她续上五年的命。在这五年之内,她和常人无异,你便可以借此时机寻得治好她的药物了。”

    颜齐扑通跪倒在地,对老汉一边磕头一边千恩万谢道:“多谢老伯救命之恩,颜齐誓死不忘您的大恩大德。”

    老汉急忙转身扶起跪在地上的颜齐,抹去他小脑门上的黄土,笑道:“先别着急言谢,先回家去救你娘吧。三日后若你母亲病情好转,你再来此地谢我如何?”颜齐深深的点了点头。老汉微笑道:“快回家去吧。”

    颜齐拿起背篓,紧紧握着那颗金钗石斛丹,一步三回头的往家的方向走去。没走出多远,再回头看时老汉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颜齐回到家中,喂崔青萍服下金钗石斛丹,当日并未见有何异常。颜齐一直守在母亲床边,不知不觉中便睡着了。

    第二日清晨,颜齐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而母亲却不见了。他急忙起身,跑到屋外,看到母亲正在打扫院子。

    崔青萍病重之后就一直卧床不起,一晃已是一年多了。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颜齐虽与她朝夕相处,却很少听到她的声音,更是未再见过她下床走动。

    而此时,颜齐只见崔青萍面色红润泛光,眉黛青山,双瞳剪水,口若朱丹,发如泼墨,三十岁的崔青萍如同减了一轮的年岁一般,与之前完全判若两人,只是眼睛稍有红肿,像是刚哭过不久。

    她见颜齐在房门口目瞪口呆的看着自己,便欣慰道:“齐儿起来了,快去洗把脸吧。”

    颜齐缓缓的向崔青萍走去,目不转睛的看着她,眼泪悄然无息的往下流。崔青萍看着儿子蓬头垢面,一脸辛酸地向自己走过来,眼神中充满了愧疚,眼睛里再次泛起了泪花。

    颜齐走到崔青萍身前问道:“娘,您……您的病终于好了?”崔青萍已经泣不成声,用手轻捂着自己的嘴巴,对颜齐点了点头。

    颜齐一头扎进了崔青萍的怀里,紧紧的抱住她,泪如雨下,此时的颜齐再不像那个独立、坚强、不辞辛劳的男子汉,仿佛回到了他这个年纪该有的童真与依赖。泪水流出了他两年间的苦累与无助。

    崔青萍也紧紧的抱住颜齐,哭道:“我苦命的孩子,娘对不住你。”母子二人抱头痛哭。崔青萍边哭边对颜齐安慰道:“娘的病好了,全好了,娘以后什么都不再去想了,定当好好照顾你,你才是为娘的全部啊。”

    此时门外传来叩门声,母子二人同时看向门外。只见一位三十出头的中年男子站在院门口,他三绺长髯,常身穿青色长衫,头裹方巾,脚上一双黑布鞋,一副书生打扮。他也正看着院中的母子发愣。

    颜齐赶紧擦掉脸上的泪水,跑到门口迎接道:“先生,您怎么来了?快请进。”

    这位先生随颜齐进到院中,看着崔青萍诧异道:“这位是?”

    颜齐欣喜的介绍道:“先生,这是我娘。”然后又对崔青萍道:“娘,这位就是咱们村义塾的戴先生。”

    崔青萍赶紧对戴先生敛衽施礼道:“原来是戴先生,小妇病期,多蒙先生照顾小儿。小妇真是感激不尽。”

    戴先生忙长揖到地,还礼道:“夫人言重了,戴恩不过是见令郎懂事好学,对其甚是喜爱……”戴恩茫然地上下打量了崔青萍一番,道:“夫人的病已经痊愈?”

    看戴恩吃惊的样子,崔青萍看了看颜齐,颜齐对母亲道:“娘有所不知,先生早知咱们家的情况,曾前来看望过您,那时娘还……”

    崔青萍对颜齐道:“快去给戴先生搬个座来。”

    院中有两个小凳,颜齐又到屋中搬出他们家唯一的一把旧椅子给戴恩坐,三人在院中坐下。

    颜齐对戴恩问道:“对了先生,您今天来此所为何事呀?”

    戴恩叹道:“你已经多日未去书院,先生有些担心你,故此过来看看。”

    颜齐虽然生活艰苦,却也未忘记祖训,一直坚持读书。只是近日崔青萍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眼看就要油尽灯枯了,自己却毫无办法,所以他也就无心再去读书了。

    戴恩是几年前来此的外乡人,因为其为人和善又读过书,村里人便留下他在义塾教村里的孩子们念书。所谓的义塾,是村里一些有钱人家捐资开办的,穷苦孩子皆可在义塾读书识字。

    戴恩见颜齐懂事好学,又听闻其家中的不幸,便对颜齐心生怜悯,时常接济与他。颜齐在戴恩那里如同得到了一丝父爱,他对戴恩亦是尊敬如父。

    崔青萍虽是女子,却热爱读书,早年也跟丈夫学过读书识字。自己也是一直督促儿子颜齐好好读书,希望他将来能有一番作为。

    可自从家中变故之后,崔青萍心如死灰,哪里还在意颜齐读不读书了。今日方知颜齐在如此艰难的境遇下还在坚持读书,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与怜惜。

    崔青萍对戴恩道:“劳先生挂念了,这皆因小妇病重,齐儿一直在为我担心,亦无心读书。现小妇已然康复,齐儿从明天起会按时前去书院。”崔青萍说完,手摸着旁边颜齐的小脸蛋,看着他叹道:“娘这一病让齐儿受苦了……”

    戴恩对崔青萍问道:“先前冒然造访,见夫人病的甚重,如今见夫人与之前已是判若两人,不知夫人的病是如何治愈的?”

    崔青萍道:“不瞒先生,小妇亦不知何故,今日醒来便已无恙。”

    戴恩疑惑道:“无药自愈?简直匪夷所思……”

    戴恩和崔青萍同时看向颜齐,颜齐忙道:“什么无药自愈,我娘服用了一位老伯的药丸才好的。”颜齐知道这药丸只能保崔青萍五年的健康,可又不忍道破。

    听颜齐这么一说,戴恩与崔青萍皆大吃一惊,崔青萍对颜齐道:“有位老伯给你的药丸?”颜齐点了点头,崔青萍接着问道:“那位老伯现在何处?”

    颜齐道:“那位老伯已经离开了,但是老伯说如果药丸有用就让我三天后再去谢他。”

    崔青萍道:“你见了那位老伯一定把他家中,我们要好好答谢他老人家的恩情。”颜齐深深的点点头。

    戴恩疑惑的对颜齐问道:“那位老伯可曾说及他的尊号?”

    颜齐道:“老伯没有讲,我也忘记问他老人家了。”

    戴恩接着问道:“那药丸可有名字?”

    颜齐抓着脑袋道:“有名字,听老伯说叫……叫金钗……什么丸。”

    戴恩忙道:“金钗石斛丹?”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本站推荐:诛仙合体双修武道神尊驭鲛记阎王神武至尊宦妃天下修罗刀帝不嫁总裁嫁男仆九阳神王

十二星云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奇书网只为原作者曲书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曲书茗并收藏十二星云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