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月落昼锦堂 >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二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月落昼锦堂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宋军三川口之败,震动了整个京城,给尚未从过年欢乐气氛中走出来的京城,平添了一种沉沉的压抑。参知政事宋庠请仁宗皇帝下诏,加强潼关的防守,宋仁宗同意了这个请求。但宋庠这个建议,却遭到了此时已任知谏院的富弼的反对。富弼质问道:天子守在四夷,今设备潼关,难道潼关以西之地要放弃吗?

    平心而论,无论潼关设备与否,宋军三川口之败并没有动摇仁宗皇帝以武力扫平西夏的决心,他现在迫切需要宋军打一场大胜仗,挽回帝国的面子,他不相信帝**队会是如此草包,三川口之败不过是个意外,是前线将领失误造成的后果,而且,损失万把人,对帝国数量庞大的军队来说伤不了元气。因此,当宋仁宗从三川口兵败的惊怒中清醒过来之后,一面立刻对前线兵力重新进行布署,并对前线将领进行调整:调知枢密院夏守斌为陕西都部署、兼经略安抚使,以内副都知王守忠为陕西都钤辖,一面再次下诏给嘉勒斯赉,让他乘元昊国中空虚之际直捣其根本,如果成功,便由其节制银、夏等地。另一方面,则对三川口战败负有责任的将领进行追究,以严明军纪,准备再战。

    但追究责任,只是警示军队的一个方面,想让士兵能够疆场效命,除了严明军纪,更重要的是鼓舞军心士气。因此,宰相张士逊向仁宗皇帝建议:禁军(宋正规军)戍边已经有些日子了,尤其那些家在京城的士兵,朝廷应当关心一下他们家中是否有什么困难,另外要派人到前线,去慰问一下戍边将士。

    尽管仁宗皇帝不懂得军事,但边疆征战之际,稳定军心,让将士用命这个重要性,他知道的却决不比前朝任何一个皇帝少。于是,仁宗皇帝特下诏书,拿出内库缗钱十万,分赐京城戍边将士各家。但是,派往前线慰问军队的人选,这件事却让仁宗皇帝颇为踌躇:派去前线的这个人,不能仅仅只肩负到前线慰问士兵的使命,而是还应当具备纵观全局的胆略谋识,还要干练忠诚,在军事方面有所见解。

    历史,注定韩琦这位大宋王朝一代名臣,其50年仕途生涯中最峥嵘、最悲壮的一段岁月由此开始。

    就在仁宗皇帝挑选赴西北边陲合适人选时,完成四川救灾使命的韩琦于此时回到京城。由于韩琦赈灾期间始终关注西北局势,因此,韩琦在向仁宗皇帝汇报四川情况、谈到西北的战局时,竟“论西师情况甚详”。

    我们今天无法知道,当年韩琦在向仁宗汇报情况时,是不是向帝国天子提出了对西北边陲独具慧眼的见解?反正,大喜过望的宋仁宗竟然不顾韩琦征尘未洗,立刻任命这位年仅30余岁的青年官员为“陕西安抚使”,赶赴西北。宋仁宗对韩琦不无期待地说:“西戎猖獗,官军久不经战阵,因此屡战无功,今日经过这场小小示警(三川口兵败),必定能从中获得宝贵经验。”

    在仁宗皇帝心目中,眼前的韩琦的确是赴西北劳师的最佳人选。这位年青官员忠诚果敢,也曾经为西北边事屡次上书,请求朝廷备边,由此可见其远见,而在四川赈灾时,还不忘关注西北局势,此可见其足当大任。

    宋仁宗没有看错韩琦,这位帝国未来一代栋梁之臣,以国家利益为重,从接到陕西安抚使任命,到起程赶赴陕西,韩琦在京城仅仅停留了5天。

    韩琦,征尘未洗复征尘。

    与此同时,仁宗皇帝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帝国反击战做准备,下诏在京畿路、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淮南路、陕西路征购战马,凡有马不报者,一律严加惩治,同时又在京师至陕西路段增设大批驿站,以便能更加迅速地传递前线军情。又听从富弼建议,暂时改变帝国中书和枢密院分掌军政的制度,以加强中央在军事方面领导,下令凡有关前线事宜,一律由宰相和枢密院共同商议。

    宋仁宗康定元年二月(1040年),受命帝国陕西安抚使的韩琦,一路风餐露宿,征尘扑扑到达西北前线的延州。

    果然是兵凶战危,韩琦视察边陲,极目所见的,是战争过后的残垣断壁;躲避战乱、流离失所的黎民百姓,以及残破不堪的城池寨栅、前线宋军匮乏的战争物资储备。而更让韩琦深感不安的,是前线士兵中普遍弥漫着一股沮丧、绝望的情绪,许多将领和下级军官以患病为由,请求罢职他往。

    三川口战败的阴影,几乎彻底涣散了帝**队的斗志。

    必须尽快改变这些不利局面!

    针对前线存在的种种问题,韩琦迅速采取各种措施,限期整修寨栅;储备战争物资;招募豪杰勇毅之士;选练将材;抚慰当地居民。

    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韩琦深知,哪一方能尽早掌握战场情况,哪一方就能占据战场主动权,以往宋军前线军情传递都是靠着侦骑来回奔波,刚送来的前方战事情况是这样,但可能很快又会送来另一种情况,韩琦于是仿河北抵御辽军的战法,根据地势远近设立烽火台,用烽烟相互传警。

    在韩琦不懈努力下,前线宋军颓丧局面终于渐趋扭转。

    然而,陕西前线的这些具体问题,远在京城皇宫大内的帝国最高统帅宋仁宗是不可能知道的。仁宗皇帝现在一心所想的,是怎样尽快和西夏决战,以及怎样为前线调动人力物力。

    就在韩琦到达陕西不久,朝廷征购战马以及征调民夫的诏令也随后到达。但很明显,如果按朝廷这个诏令来执行,那无疑将使已经饱受战乱摧残的陕西百姓更加穷困,而大战在即,保持前线稳定最为至关重要。为此,韩琦立即上书仁宗,请求朝廷免去在陕西征调战马的诏令:“陕西课扰频仍,民已不胜困,请免括此一路,以安众心。至于兵兴,财源困窘,则陕西产铁甚广,可以铸钱兼用”。

    随后,对朝廷征调民夫一事,韩琦又根据已得经验,上书仁宗,提出应当慎重行事,当此战争之际,老百姓最担心的就是被刺配参军,现在陕西的做法是只征调弓手,而这种征调老百姓是能够接受的,请除商、虢二州之外,于其他各州、县、乡、村三丁以下的主户内,选差一名充当弓手,不再征调其他人员,并将此法公布为朝廷条约。

    一支军队如果缺乏斗志,那在战场上无疑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做为杰出的军事家,韩琦深知,军队坚强的战斗力,必须要有铁的纪律做保障。韩琦根据了解到的宋军三川口战役失利具体情况,总结出经验教训,上书仁宗皇帝,一针见血地指出:镇戎军上次作战失利,虽然和统兵主将缺乏战斗经验有关,但士兵亦有很大的责任。当是时,我军战阵未成,一经敌军鼓噪攻击便不能立足,四散溃逃,若只为此追究统兵将领的责任,虽然可以起到一定警示作用,但恐怕士兵们会因此觉得法不责众,那么,再遇战斗就会依然选择退却,反正战败了自有主将去承担责任,退却自己则可不受刀兵之害,如此人人惟求生路,士兵岂能会有斗志?据说目前诸路士兵普遍都存在着这种情况,这往往会让那些勇敢作战的将领,担心部队士气不振,自己会被士兵所误,上损国威。请从今以后,和敌军接战时,统兵诸将和各级将领依次约束,如有不用命退却者,就于阵前处斩!如此,使士兵能够畏惧军法,以为取胜之道。

    毫无疑问,此时的陕西安抚使韩琦,已经是帝国西北前线,仁宗皇帝首要倚重的几位大臣之首,几乎韩琦所有关于边事的奏请,仁宗皇帝都一一给予了批准。

    仁宗皇帝批准韩琦的奏请容易,但在处理前线败军之将的问题上,宋仁宗却陷入了不知所以的境地。

    三川口之败,做为主将的知延州范雍难逃其责,已降为礼部侍郎、知安州,其原来职务由环庆副都布署赵振代替。但对于具体指挥战斗、丧师辱国的主将刘平如何定罪,却让仁宗皇帝深感棘手。原先,宋仁宗听信了三川口一战,首先逃跑的鄜延都监黄德和奏报,认为刘平已投降西夏,于是派兵包围刘平等将领在京城的住宅,准备锁拿其家属问罪。但天章阁待制贾昌朝,举出汉朝李陵故事劝说仁宗,说汉武帝杀了李陵的母亲、妻子,断了没有投降凶奴的李陵归路,汉武帝后悔。本朝太宗皇帝,对也说是投降了敌国的王继忠厚抚其家,后来终得王继忠报效。现在刘平究竟是什么情况还不知道,朝廷就先罪其家,如果刘平没有降贼,那么就会象汉朝李陵一样不会回来了。

    知谏院富弼,更是全力为刘平说话:刘平不分昼夜率军驰援,因奸臣不增援而至失败,被俘后又坚贞不屈,大骂贼人而死,朝廷理当抚恤其家。一时间各执一词,仁宗皇帝实在难以决断,只好派殿中侍御史文彦博、天章阁待制庞籍,前往河中府审理此案。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本站推荐:总裁的替身前妻万相之王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凌天战尊飘渺之旅风流岁月之活色生香半城风月花颜策神武战王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月落昼锦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奇书网只为原作者郭亚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郭亚平并收藏月落昼锦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