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月落昼锦堂 > 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月落昼锦堂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转眼到了宋仁宗景佑二年十二月。

    这一年,韩琦在开封府推官任上干了一年零三个月后,调任三司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

    度支判官,这仍然是一个做具体工作的差遣官,与受人尊敬的文职三馆清流相去甚远。以韩琦一甲第二名天子门生的身份,踏入仕途近10年时间,却又一次滞留柴米钱帛之间,虽然有些不大相宜。但,这个职务却也非得精明干练者才能胜任。从某种概念上说,韩琦这次的调动,是又一次担起了一项重任。

    宋代三司,是盐铁、度支、户部的合称。盐铁司掌管工商收入、兵器制造等;户部司管理户口、赋税、榷酒等;而度支,则掌管国家财政收支、漕运等事项。具体来说,度支就是掌诸路财赋上送的总数,每年按计量出入,规划朝廷用度。

    这三部各设有三名判官,分掌所部下辖的诸案,这些“案”用现在的话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科。度支下辖共有八案:赏给、钱帛、粮料、常平、发运、百官等。

    在现有史料中,我们无法得出韩琦确切掌管的是哪几个案,但从他向朝廷提出“在京官员和外任官员,丁忧期间所得月俸不一样,朝廷不应内外有别”的建议来看,韩琦主管的应当是赏给或钱帛案(个人见解哈)。

    赏给案,掌诸给赐等;钱帛案,掌百官俸禄等,这两案都会让韩琦直接了解京官、外官丁忧期间月俸的区别,从而向朝廷提出建议。还是很难说韩琦此次的职务调动,和吕夷简没有多大关系,但更准确的,应当是韩琦在开封府推官任上的尽职尽责、事无巨细,为自己嬴来了这个机会。

    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似乎从来没有任何一代王朝象大宋王朝这样,在立国不到100年时间里,就养出了如此多的闲官猥吏,尤其是三司部门,简直就是人们拿着国家俸禄,养闲处优的绝佳之地。

    按帝国当时制度,凡京师诸司,其官吏并不由中央政府委派,而是由三司负责举荐人充任,也就是说,中央将用人权力下放给了三司,三司自己有人事任免权,这无疑为那些投机钻营者留下了可乘之机。于是,凡京师权贵之家子弟,直至其亲朋好友,只要有一点门路,便会辗转相托,削尖脑袋以求在三司谋件差事,悠然拿一份国家俸禄。欧阳修在他的《归田录》中曾记载过田元均当三司使时的情况:

    田元均此人是个宽厚长者,好说话,因此,他在当三司使时,来求他安排工作的人很多,田元均实在安排不下,但又不好意思严词拒绝,便总是强颜欢笑、温言软语把来人打发走。田元均为此不胜其烦,常对人大发牢骚:当三司使几年,强颜欢笑的时候太多,直笑的脸似靴皮。一时间在士大夫中传为笑话。

    但这却是当时帝国三司官吏满地跑的真实情况。

    世上任何事物极必反。三司人浮于事、冗官冗吏、老迈昏庸者比比皆是,多如过河之鲫的情况,终于让仁宗皇帝忍无可忍了,他深感这个关乎帝国经济命脉的机构,已经到了必须推陈出新、焕发活力的时候,因此,宋仁宗景佑二年九月,帝国天子下定决心,要着手整治三司人浮于事的现状。

    仁宗皇帝下诏给御史台,命御史中丞杜衍协同三司,淘汰那些只拿钱、不做事的官吏。而韩琦,这个有着勃勃朝气的天子门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调任三司度支判官。

    凭心而论,宋仁宗这个守业皇帝,实在称不上是一个英明君主,而只能称为一代“仁君”,他对国事的处理,某些时候就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他只所以能在大宋帝国天子位上舒舒服服坐几十年,只能说是上天对他实在太眷顾,让他生的恰逢其时,朝堂之上有一批忠君爱国英才尽心尽力为国使然,上天,实在给了宋仁宗一个当安逸皇帝的机会。

    宋仁宗一道诏命,将淘汰三司冗吏的差事扔给了杜衍,他自己却在热衷制定礼乐的同时,又陷进了对被废掉的郭皇后的深深怀念之中,甚而几近不能自拔。

    没有人能否认,当初仁宗皇帝废郭皇后之举,一半原因是受内侍阎文应、首相吕夷简和御史中丞范讽的怂恿。当仁宗为这个决定有些后悔时,是这几个人的鼓动,才让仁宗皇帝最终下定了决心,或者说,是这几个人齐心合力把仁宗送到了高杆上,让仁宗皇帝上不去也下不来,弄得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但宋仁宗天生情种,也是个贱种,郭皇后在身边时,他嫌她悍妒,现在郭皇后不在身边了,他又感到一种酸酸的失落、一种失去了的弥足珍贵。毕竟,青丝少年结下的夫妻,十年相处,朝朝暮暮,又怎能一个“忘”字消得?没人能知道,当仁宗皇帝朝夕间想起往事时,心中是怎样一种郁闷、寂寥、失落和愁怅?

    先皇后已经出宫,尚、扬二美人也没有了踪影,新立的曹皇后,给仁宗更多的感觉是顺从、温柔、宽容。虽然她已是大宋王朝名正言顺的后宫之主,但却完全没有郭皇后在后宫时的主人气势,或者说曹皇后不象郭皇后那样,时常给仁宗以“家”的感觉。

    更确切地说,曹皇后的宽容,让宋仁宗再也没有了于佳丽如云的环簇中,总想偷吃禁果的那种激情。

    似乎上苍有意要在感情上折磨这位多情皇帝,这一天,仁宗去后苑游玩,无意间看见了郭皇后昔日乘坐的犊车。犊车尚在,却是人去车空,宋仁宗睹物思人,不禁大是伤感,于是写了一首情意缠绵的《庆金枝》乐府词,派一小内侍送给了郭皇后。

    一个哀男,一个怨女,郭皇后接到仁宗词稿,和答一首,词中语句悲怆、幽然,俨然和当年汉武帝阿娇皇后《长门赋》有得一拚,这让心慈耳软的宋仁宗看后大为不忍,从此隔三差五,时不时遣内侍到郭皇后住的瑶华宫温言存问,直至后来派人要接郭皇后进宫偷偷会面。

    然而,仁宗皇帝忽略了郭皇后温柔背后的刚强个性,郭皇后回答仁宗:若想让我回宫,必须百官立班受册方可!言外之意就是必须公开恢复她的皇后身份。

    郭皇后这个要求,让柔肠百结的仁宗为难:这个要求算咋回事儿?皇天后土,册封皇后乃是国家伦常大典,不是儿戏,哪有后宫里已经有了一个皇后,又再把先皇后迎回重当皇后的道理?除非再来一次废后之举,将曹皇后废掉,迎郭氏重回后宫。

    宋仁宗恢复不了郭皇后的身份,但念此及彼,却能恢复当初一力反对废后的范仲淹、孔道辅的身份,这多少也算是给自己心灵上找一点安慰吧。

    宋仁宗对郭皇后旧情复燃,这让当初一力怂恿废除郭皇后的内侍阎文应深感恐惧,虽然当初废后一事有吕夷简的参与,但以他一个后宫的内侍,其对帝国的价值、地位、份量、影响,是远远无法和首相吕夷简相比的,郭皇后不回宫便罢,一旦重主后宫,对吕夷简或许构不成什么太大威胁,但想捏死他,那和捏死一只蚂蚁没什么区别,到那时候,只要郭皇后枕头风一吹,软耳朵的宋仁宗还不言听计从,来个秋后算账?

    阎文应心思惶惶,日夜不安。然而上天似乎并不佑郭皇后,就在仁宗皇帝对她日渐情浓的时候,郭氏偶染一场小疾,事情由此发生了逆转。

    很难说是仁宗皇帝太过相信阎文应,抑或是一时考虑不周,认为这些事情就该阎文应去办,而忽略了阎文应和郭皇后之间的芥蒂。郭氏患病,仁宗皇帝竟然派阎文应负责,和太医一起为郭氏诊治。于是,仅仅几天后,郭氏一场小病变成大病,最终香消玉殒,一命归西。

    郭皇后死了。

    尽管其身份是已废的皇后,但毕竟当过皇后,不同于一般人,而且,当初在郭氏被废一事上,朝廷本就掀起过一场风波,谁都知道废后是阎文应一手造成,一干不赞成废后的官员们本就憋着一肚子怨气,现在郭氏突然不明不白的死了,而且又是在阎文应带人为她治病之后死的,这其中岂能没有内幕?说不定就是阎文应在药里下了毒,杀害了郭皇后。郭后之死,他阎文应实在难辞其咎。而且仁宗皇帝现在已经宽恕了当初一力反对废后,并被赶出京城的范仲淹、孔道辅们,这一切都预示着风向转了,当初受了气的官员们,岂会不借此机会出了这一口恶气?于是,阎文应一时间成了众矢之的。时任右正言、直集贤院、天圣五年和韩琦同科的一甲第一名进士王尧臣,上书请审刑当时为郭皇后治病的太医,以查明郭氏死亡真相。

    然而,不知是帝国首相吕夷简想保护阎文应,不想让此事再搅闹出什么风波,因而把王尧臣送到中书的奏书压下来?还是仁宗皇帝权衡再三,觉得斯人已去,而在即将举行南郊祭祀天地大典之际,犯不着为已死的人再惩治活着的人,何况阎文应当初所为也是为了自己,因而,王尧臣这封慷慨激昂的奏书递上去之后,一如泥牛入海,沓无了音信。

    如果阎文应这丫的能有自知之明,在这个非常时刻有所收敛,夹起尾巴做人,他或许还不至于自走绝路。然而郭氏已死,仗着仁宗皇帝宠信恣横贯了的阎文应,少了后顾之忧之后,又见仁宗皇帝没有什么责怪自己的意思,便立刻又恢复了他颐指气使的秉性,居然在庄严的南郊大典上,在太庙庄严之地肆无忌惮地大声喝斥他人。

    不作死,就不会死,阎文应的好运至此走到了尽头。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本站推荐:总裁的替身前妻万相之王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凌天战尊飘渺之旅风流岁月之活色生香半城风月花颜策神武战王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月落昼锦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奇书网只为原作者郭亚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郭亚平并收藏月落昼锦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