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花团锦簇 > 164.第一□□章

164.第一□□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花团锦簇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此为防盗章  呦呦看着谭丽娘的脸色从犹豫一点点变得坚定起来, 知道她会把这笔银子留下来而不是傻乎乎地送回去了,心底就松了一口气。

    等到三天小殓七天大殓结束, 在邻居的帮助下, 谭丽娘带着四个孩子披麻戴孝地将陈士梅的“骨灰”送到祖坟里下葬,又哭又嚎了一上午, 将她对陈士梅的死的那点“悲痛哀思”全都哭出来。下午回家又拿了五两银子请隔壁的邻居张婶帮忙置办了一顿豆腐饭——一顿豆腐饭最多也就花费三两多一点, 剩下的自然是张婶的辛苦费。

    张婶是这条街上的一位妙人,嘴巧不说也特别会办事, 街坊邻居们有什么事都喜欢请她帮忙。一来她的确会办事, 而且每次办事都办得让主家心里满意心里舒服, 二来也是因为张婶的男人张大壮在县衙当捕快, 也算是给张大壮的面子。

    谭丽娘头一天才带了银子去了隔壁, 第二天张婶就提着一篮子鸡蛋过来了, 同时还把谭丽娘给的五两银子还了回来。看到张婶还了银子, 谭丽娘愣住了, 以为是张婶有什么为难之处。

    “张嫂子, 可是有什么为难之处吗?是银子不够?”谭丽娘说着也露出了为难之色, 从柜子子里取出一个匣子打开, 里面只有两块碎银子, 加起来还不到一两, 谭丽娘握着碎银子犹豫了好一会儿才下定决定把银子放到张嫂子面前,“家里就这些了, 请张嫂子看在我爹和您公公的面上, 办一场体面的豆腐饭吧。”

    张嫂子一直没说话, 知道谭丽娘把银子塞进她手里才笑了起来,“哎呀!看丽娘妹子你说的这话,太见外了!我来可不是跟你要银子的。”

    说着,张嫂子把手里的那块五两的银子和两块碎银子都放回谭丽娘的钱匣子,“我昨天收了你的银子,孩子她爹知道了就训了我一顿,说我不懂事,你家正是困难的时候着五两银子怕是全部家当了,让我今天赶紧还回来,我这就过来了,顺带了一篮子鸡蛋当赔礼。”

    谭丽娘立刻面露感激之色,“张大哥客气了,嫂子也是太客气,他们男人家不知道日子辛苦,可不能一味地听他们的。”然后话音一转,“不过既然张大哥和张嫂子都这么说,那我就不客气了,不过这辛苦费,嫂子还是要收的。说着把两块碎银子放到她手里去。

    张嫂子嘴里说了句“那我就不客气了”,将两块碎银子揣进了兜里。

    张嫂子和谭丽娘又唠了些家常说了些豆腐饭的具体事情,就离开了。

    送走了张嫂子,谭丽娘把那个装了五两银子的钱匣子放回柜子里。目睹了整个过程的呦呦却觉得不太对劲,张婶那么精于算计,可不像是这么大方的人。

    对于呦呦的疑问,谭丽娘心里却清楚的很,八成是为了陶陶。张家有两个男孩,大的今年十四,小的十岁,大概想着陈士梅死了,两家算上门当户对,不,应该说谭家此刻还不如张家,张嫂子大概想要求娶陶陶,只是孩子们还小,先慢慢来往着罢。

    其实谭丽娘还真猜对了一大半。

    昨天她去张家同张嫂子说了之后,张嫂子就已经在动心了。等晚上张大壮回家来就跟他商量了,张大壮别看叫大壮,人长得也壮,却是个没什么主见的,听自家婆娘说完,迟疑着问:“这行吗?”

    张嫂子偏头白了他一眼,“有什么不行的?要说这以前我可能还犹豫着,虽然公爹和谭举人是一起长大的,你这个捕快也是谭举人帮找的,两家看起来像是情分不浅,但是两家毕竟门第差着,后来陈士梅又中了举人,不知道哪天就中了进士做了官,陶陶就变成了官家小姐,就更不敢想了。现在却不一样了,”说着,张嫂子长长出了一口气,“谭举人没了,陈举人也没了,他们一家子妇孺,此刻怕正是缺依靠的时候。”

    张大壮还是觉得不太妥当,“我们现在说这件事,会不会有些……”他没什么文化,想了半天怎么也想不出那个恰当的词。

    “你想说趁人之危啊?”

    “对就是这个意思,你咋知道我想说啥?”张大壮嘿嘿笑了两声,“还是娘子懂我。”

    张嫂子却叹着气,“就怕她们家前后两个读书人,看不上我们家志林”

    “那怎么办?”张大壮此刻也急了起来,他是男人,不懂女人家的那些弯弯绕绕,但是就算如此他也知道谭家养出来的孩子不会差,何况陶陶小时候他也见过,乖巧懂事长得又漂亮。

    “所以我想着啊,他们家怀宇不是在守孝不去学堂吗,那就让志林每天过去把夫子讲的课业告诉怀宇,谭娘子看到我们志林这么好,总是会动心的,况且……”张嫂子说着声音就小了下去变成了只有夫妻两人之间的耳语,“况且,若是能见上陶陶几面,两个孩子有了接触,慢慢有了情谊也说不准。”

    “那,要是不成呢?两家关系岂不是完了?”张大壮还是觉得不太稳妥。

    “不至于,到时候就说谭家藏书多,志林去借书看的,就算亲事不成,还能学点东西。”张嫂子越想越觉得主意不错,怀着高兴的心情翻身睡去,不再管张大壮怎么担忧。

    三天过后,张嫂子又来了一趟。她帮着置办完了这顿豆腐饭,把一些没怎么动过或者做的时候因为做多了没有上桌的菜都送到谭家来了,另外又提了一篮子鸡蛋。

    “守孝不能吃肉,那就蒸些蛋羹给孩子们吃,本来就瘦,再不吃油水可怎么办?”张婶一副十分忧愁特别挂心的样子。

    谭丽娘自是感谢再感谢,从此两家往来又密切了一番。

    送走了张婶,谭丽娘关闭了大门,谭家开始正式进入了“守孝”期。带颜色的东西一律都换了下来,换成了蓝色黑色白色这样的素色,衣服也以素色为主。因为家里三年前才办过几场丧事,因此着这些东西都还算齐全,不用重新置办,洗洗改改都能穿。

    因为守孝,怀宇的确像张嫂子想的那样,跟夫子请了家不再去学堂上课,夫子怕他耽误学业,开了一张纸的书目让他看,还说会每隔十天让小厮去他家里取他的作业和读书心得。

    而隔壁的志林也会时不时地以“告诉怀宇夫子今天讲了什么”的借口登门,同怀宇一起讨论功课,或者借了陈士梅和谭举人的书来看。

    谭丽娘也不拦着,甚至在张志林特意到堂屋来给自己问好时还见了几次,可是后来发现,每次志林一来陶陶就避开,一开始是躲在里屋,后来干脆避到厢房去了,谭丽娘就知道了女儿的心思,再后来志林来就只让他和怀宇待在西屋的书房“认真读书写字”了。

    张婶在志林那里知道了陶陶的态度,也没有太过在乎,依然让志林每天去隔壁读书——亲事不成那多看看书也是好的。

    陶陶不出现,倒是呦呦,仗着年纪小,跟着怀宇他们在西屋蹭书看,说是看书,其实还是看谭丽娘给她找出来的画册,或者是跟着怀宇学几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年很快过去,又是一年放榜时,家里有考生的人家早早就翘首以盼,到县城府城去探听成绩。

    若是陈士梅还在,自己怕是也要……这个念头才在谭丽娘脑海中冒出来就立刻被她压回去,然后忍不住自嘲,都一年了难道还没完全死心吗?

    “娘!”呦呦从被窝里翻个身,看向已经下了炕的谭丽娘,将她的思绪召唤了回来。

    “怎么了?呦呦饿了吗?”谭丽娘将裙子系好走到炕边上伸手摸了摸呦呦的脸。

    这一年里,呦呦长得很快,个子是高了不少,脸上依然没什么肉。

    因为有了那人送的银子,谭家的生活宽裕了很多。可是俗语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一家子妇孺守着这么大一笔钱财,难保没人打坏主意。所以谭丽娘依然在接绣活,而且比以前更多,做绣活得来的工钱几乎全都用来买鸡蛋买鱼买虾了。

    谭丽娘接了大量的绣活,第一个反对的就是呦呦,绣活做多了对眼睛不好,这个年代可没有眼镜什么的,还是好好保护起来的好。可是绣活已经接了,定金也收了,不按期交付绣活要扣钱的。最后呦呦想出了一个办法,绣活中的重点部分由谭丽娘做,剩下的边边角角就交给了陶陶。

    做完这些绣活,谭丽娘拿了下的一半工钱,又接了一单更大的绣活,不过这次谭丽娘跟对方讲清楚了,时间可能要久一点,而且这件绣活有点难,她要多收些工钱,对方二话不说就同意了,甚至还给了一半的定金,二十五两银子,因此,谭家的生活相较以前来说好很多了,鱼蛋之类的也可以多吃一些了。

    “没有,就是想问今天是不是要去山上祭拜?”呦呦在被窝里问。

    “是啊,怎么呦呦不想去吗?”到底是当母亲的,一眼就看穿了呦呦的想法。

    “风好大,还阴天,万一下雨怎么办?万一刮风把我吹跑了怎么办?”呦呦假装十分担心的样子,实际上她就是不想去给那个渣男磕头而已。

    谭丽娘还没说话,睡在呦呦旁边的陶陶先嘻嘻笑出声,呦呦伸手推了她一把,陶陶又伸手推回去,姐妹两人在炕上笑闹了一会儿,各自起床穿衣。

    第七章

    吃过早饭,谭丽娘将早就准备好的香烛纸钱装在篮子里,锁了家门带着四个孩子上山去祭拜。四个孩子还小,脚程慢,到山上的时候已经接近午时了。因为陈士梅是入赘的,因此坟茔也建在谭家祖坟中,谭丽娘带着几个孩子在陈士梅的坟前烧了纸燃了香烛,又到谭耀祖和李氏的坟前磕了头念叨了一番,谭丽娘才带着四个孩子往回走。

    回去时走的并不是来时的路,而是另外一条路,窄窄的一条土路从农田的两边延伸下去。

    “娘,我们要去哪儿?”被谭丽娘牵着走的呦呦忍不住问了出来。不止呦呦有此疑问,除了被谭丽娘抱着的怀瑾还小不懂事,跟在她身边分别提着一个篮子的陶陶和怀宇其实更纳闷,因为他们知道篮子里还有些香烛纸钱没有烧完。

    “去给个邻居上坟。”谭丽娘抱着怀瑾牵着呦呦一步一步往前走。

    “邻居?咱们家不久张婶一个邻居吗?右边的院子好像一直没住过人吧?”谭家的房子在这条胡同的中间,左右两边都有房子,左边住的是张婶一家,右边的院子自呦呦穿越过来,就一直锁着门好像从来没人住过一样。

    “有过的,”谭丽娘牵着呦呦让她避过一块冒出来的石头,“以前右边院子住着一家姓花的,一家三口,老两口和一个儿子,在我八岁还是九岁的时候两老先后病逝,娘和你爹成亲后,他们家唯一的儿子也参军去了,两老的坟墓没人管了,头些年是你外公逢清明端午中秋的时候来扫墓,后来你外公不在了,娘就接手了。”

    呦呦点头,原来姓花,跟自己一个姓呢,真是巧啊,“那,那个儿子多大啊?”呦呦突然想八卦一下。

    “比娘年长两岁。”谭丽娘说着停下脚步,“到了。”

    呦呦也停下脚步,环视一圈四周后打量着眼前的这座坟茔,就是座普通的坟茔,墓碑上刻着“慈父(母)花盛(花莫氏)之墓”,左边一行小字:子花易岩敬立。

    原来这个邻居叔叔叫花易岩。呦呦突然想到这个花易岩只比谭丽娘大两岁,又在谭丽娘成亲后离家从军,这其中似乎有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啊!呦呦忍不住脑补了一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却被家长棒打鸳鸯后女主被包办婚姻男主愤而从军”的狗血剧情。

    从花家墓前离开回家的时候,走的是官道。说是官道其实就是一条一丈宽的土路,将两边的农田隔开,方便行人车辆往来。在快到县城城门的时候,身后突然来了几匹快马。谭丽娘一听到马蹄声就带着孩子们靠到路边去,并让他们捂住口鼻,等到快马跑过很久,尘土散去才放下手继续往回走。

    回到城里时间刚刚过午,一家人在城门口的一个面摊坐下来,谭丽娘给陶陶和怀宇一人点了一碗素面,有听呦呦说不想吃面想吃包子,怀瑾一向是呦呦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就说他也要吃包子,谭丽娘让陶陶和怀宇带好弟弟妹妹,她去隔壁铺子花了五文钱买了四个包子。

    谭丽娘一边照顾两个小的吃包子,一边催着两个大的快吃,就听到隔壁桌的人在谈话。

    “这么说,这场仗是一定要打的了?”一个中年汉子说。

    另外一个汉子却摇头,“不是一定要打,而是已经打起来了,我邻居家二胖子的小舅子的大表哥在府衙里当捕头,说上头已经下了征兵文书,不日就送到要送到各县了。”

    “那,有没有听说这次征兵的政策是怎样的?”另外一个男子好奇地问。

    “听说,十五岁以下的不征,独一个的不征。”第二个说话的男人声音突然低了下去,“要是家里有钱,出三十两也能代替。”然后声音又恢复了正常,“这是临县传出来的,不知道本县如何。”

    “娘……”几个孩子也听到了这些人的谈话,怀宇作为男孩子自然很关心这种事情,忍不住就开口想问。却被谭丽娘一句“快吃吃完回家”给堵了回去。

    呦呦却看到谭丽娘的眉头皱了起来。她是在担心那位离家从军的邻居吗?

    回到家的时候日头已经西斜,奔波了一天的母子四人都有些疲累,呦呦和怀瑾两个小的更是直接躺在炕上就睡着了,还是陶陶打了水给他们擦的脸和手。

    呦呦太累了,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她还没有走过这么多路,虽然有时候谭丽娘会把怀瑾交给陶陶抱自己抱着呦呦,但是在呦呦心里她是个大人,怎么能让人抱着,因此更多时候她还是坚持自己走。可她忘了,她的身体还只是一个六岁的小孩子,在种花家的时代,才刚刚上小学,根本走不动这么路。

    累到的呦呦从回到家开始睡,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连晚饭都没有吃,如果不是谭丽娘叫她的时候她下意识地答应了,怕是要被谭丽娘请郎中了。

    到底是小孩子,睡了一晚上又生龙活虎起来,倒是谭丽娘,为了照顾她和怀瑾,一整晚没有睡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清明。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那天从一早上天色就阴沉地很,却没有风,空气中都是潮湿的味道。谭丽娘看了看天,怕一会儿真的下起雨来,扫墓的时候就没有带孩子们,自己提着篮子走了。

    谭丽娘走后陶陶就回屋做绣活去了,怀宇也去自己的房间习字温书——夫子又给他布置了好些作业,只有呦呦和怀瑾两个无事,蹲在院子里玩蚂蚁。玩着玩着,她就听到右边的院子有声音,忍不住朝那里走了一步,才走了一步,她就停住了,一个人突然出现在两个院子中间的院墙上,那人胡子拉碴看不清样貌,但是眼睛却是温和的,他还对着呦呦笑了一下,呦呦也下意识地对他笑了一下。

    “你娘呢?”那人问了一句。

    这人上来就问我娘,却不问我爹,难道是那位“青梅竹马”叔叔?呦呦歪着脑袋想。

    然而,不等呦呦回答,谭家的大门突然响起来,是谭丽娘回来了,呦呦就转头看了一下,再转回头来的时候,墙上的那个人已经消失不见了。

    在屋里绣花的陶陶听到大门响,出来开门却看到呦呦在院子里发呆,“你在院子啊,那怎么不给娘开门?”

    呦呦“啊”了一声没有回答,依然站在那里歪着头看向右边的院子。呦呦有些不明白,既然那人问谭丽娘,那说明应该是认识的,为什么听到谭丽娘回来又躲起来了呢?还有,不是说最近北边要打仗了吗,那位“青梅竹马”可是军人,突然出现在这里,难道是……当了逃兵?

    总之这件事一直在呦呦的心里困扰着她,导致她午饭吃的都心不在焉。同样心不在焉的还有谭丽娘,表现在做菜是把盐当成了糖,洗碗时差点把酱菜当成垃圾倒掉。

    还是陶陶终于看不下去,从谭丽娘手里把酱菜碗拿了下来放进碗架上,“娘,你怎么了?从中午回来就魂不守舍的。”

    谭丽娘被女儿叫回了神,犹豫了一下,问她,“陶陶,你们在家有没有听到什么动静?”

    “什么动静?没有啊,挺安静的这一天。”陶陶不明白她的意思。

    谭丽娘同陶陶解释,她今天去扫墓的时候依然像上次那样,去给隔壁的花家二老上香烧纸钱,却发现花家二老的墓前已经有人来祭拜过了,不止烧了纸钱燃了香烛,甚至还酒和肉。

    “我就想着是不是花大哥回来了,可是你又说没有听到动静,难道是我想错了?”

    花呦呦没想到真的是花易岩回来了,还去扫墓祭拜了,也是不巧两个人居然没有遇到?那,自己要不要把竹马叔叔回来的消息告诉她?

    呦呦不过一犹豫,就错过了时机,张婶过来串门了。

    之前说过,张婶是个妙人,妙人的最大特点就是左右逢源审时度势。之前张婶有意为自己长子张志林求娶陶陶,被陶陶和谭丽娘隐晦地拒绝了之后,并没有立即让张志林不再来谭家看书,而是一如往常地走动,直到半年多以后才借口课业繁多慢慢减少来的次数。而谭丽娘为了补还之前豆腐饭的人情,后来张婶那里买了不少鸡蛋,每次都多给了些钱。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

本站推荐:农家小福女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豪婿撒野怪医圣手叶皓轩神级龙卫表小姐婚婚欲睡:顾少,轻一点朝仙道强行染指

花团锦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奇书网只为原作者伐开心要吃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伐开心要吃糖并收藏花团锦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