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花团锦簇 > 156.第一五六章

156.第一五六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花团锦簇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此为防盗章  皇帝这样说是因为他了解花易岩, 基本自己提出的要求他都不会反驳,更何况他厌恶朝堂上的尔虞我诈,相比之下去边境做一方大员更和他心意。本以为花易岩会十分高兴地领命,却不料他向前一步跪在了御书房中央, 他拒绝了!

    别说皇帝不理解, 福贤王更加不理解。两个人惊奇地看着花易岩, 等着他给出的解释。

    花易岩的理由也很简单,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他现在已经尽忠了, 请皇帝放他回家尽孝。

    皇帝听了嗤笑一声,“别人不知道你我还不知道,你的父母早就已经逝去了,家中再无别的长辈, 你去给谁尽孝?”

    花易岩脸一红,低声说:“那也得回去扫扫墓祭拜祭拜了。”

    话音一落, 福贤王也笑了, “两年前大军开拔时, 皇兄不是给你假让你回乡扫墓去了?况且, 既是尽孝,衣锦还乡才是正经, 做什么非要辞官?”

    皇帝点头, 命令花易岩说实话。

    花易岩无法, 只得实话实说。

    “臣自小有一个青梅竹马, 两家是邻居, 可惜她是家中独女,她的父亲要求她的夫婿入赘,小人又是家中独子,父母不允,一直这么耽搁着。后来他父亲的同窗独子来投靠他们家,入了赘。我看她成亲了对方对她也不错,就离家从军了。三年前听说她的夫君没了,我想回去求娶,又怕她嫌弃门第悬殊不肯嫁我,只得出此计策。”

    “门第悬殊?是高攀了。”皇帝打趣花易岩,“没想到你还是个痴情种。这么多年,寡妇的孩子都不小了吧?”皇帝从书案前走下来,站在花易岩面前让他起来,“你要是想成亲,京城里多少大姑娘等着嫁,非得去娶一个寡妇?这个寡妇有什么好?”

    皇帝作为这个国家的主宰者和统治者,一句话说出去自然有无数的女人扑上来,对于花易岩这种非卿不娶的想法不是十分明白。

    至于谭丽娘有什么好,花易岩说不出来,只能翻来覆去一句话:“她不一样。”到底哪不一样,他又说不清,总之就是不一样。

    倒是坐在一边的福贤王,他虽然也有侧妃庶妃,不过那都是政治产物,他最爱的还是他的王妃安国公家的二小姐,当初也是非卿不娶的架势,因此对花易岩的想法倒是明白些。

    不过他有一点想不明白,“你自从离家参军后家里就没有亲人了吧,这么多年也不曾见你写信回去,也没听说你有同乡什么的,你怎么知道那个青梅的夫君没了的?”而且,花易岩用的是没了,而不是“死了”或者“病逝”之类的字眼。

    说着福贤王又想起一件事来,“三年前,一向安分守己恪守本分的你在一场宴会上揍了玉瑶公主的驸马,还骂他忘恩负义攀附荣华抛妻弃子,虽然后来谣言被玉瑶压了下去,但是后来每次陈驸马见到你都十分惧怕愧疚的样子,怕你我能明白,为什么会愧疚?”

    花易岩当即红了脸,把并不是羞的,而是气愤的。可是对于福贤王的问题,他却摇头,表示自己不能回答。陈驸马的确抛妻弃子攀附荣华忘恩负义,可是他揍过一次之后这件事就应该过去了,先不说现在玉瑶公主是否受宠,就算不受宠,那也是公主,她是主他是臣,如果他再说的话,就有告状甚至进献谗言的嫌疑了。

    福贤王知道他一向谨慎,既然他不说,“那我说一说我猜到的?”然后把他猜到的陈驸马的确是曾经娶妻生子过,但是公主对他示好后立刻忘了故乡的结发妻子和几个孩子转投公主的怀抱,而好巧不巧的花易岩认出了陈驸马其实是他的青梅家入赘的女婿,一气之下就将人揍了,揍人的同时一不小心把心底骂人的话说了出来。

    “我猜的对不对?”福贤王问花易岩。

    花易岩叹气,点头,“将来无论怎样都要同朝为官,我怕我忍不住见他一次揍一次。皇上跟王爷也知道,我手重,这万一哪天把人打死了,岂不是让皇上为难?所以我想,我还是辞官了罢。至于镇守北境的人,我已经替皇上想好了,就是我的副将,李毅。他也是跟着您从潜邸出来的,衷心肯定没得说,才能也有。皇上也要给年轻人一些机会,这样群臣才能更加信服您。”

    皇帝见他说了这么多,虽然夹带着私心,倒是真的真心为自己的,于是无奈地点头,“随你去吧,这二品虎贲将军的位子,我是不会收回的。”

    花易岩知道皇帝已经做了很大让步,又想着时间长了自己占一个要职定然有文臣提出收回的,于是他跪在御书房中央,对着皇帝重重磕了一个头,“臣谢皇上恩典。”等抬起头来时,却看到皇帝眼中泛着泪光,一愣后也哽咽了起来,“皇上,只要您在,北境至少能安稳二三十年,等到三十年后,只要您还有需要,只要臣还能拿得动刀剑,随时听候您的差遣!”

    “好!好!”皇帝弯下腰拉起花易岩,“朕等着你,朕等着你!”

    第二天一早,花易岩穿一身青布衣裳,赶着一辆青色平顶马车,上了北去的官道。再三天后,群臣中传言虎贲将军领了圣上密令命出都城办事,目的不清归期不定。

    谷雨过后,栎阳县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春雨,都说春雨贵如油,一场春雨下完,天色都亮了许多,街边的杨柳也更加青翠,青石板路边的小草在春风中摇曳着婶子,似在随风起舞。雨后的阳光并不炽烈,反而温柔很多,照在身上温暖而安宁。

    天气热了起来,呦呦怕屋里光线不好,劝着谭丽娘和陶陶把做绣活的地点挪到了院子里。在院子里支一张方桌,搬两个椅子,坐在树荫下,耳朵里听着鸟叫虫鸣,抬眼就是青翠的碧色,即便是枯燥的绣花也变得有生气起来。

    不过在室外做事情有一个坏处,天气热了蚊虫出来了,呆久了会被虫子咬。呦呦就想了一个办法,她在谭家的书房里找到一本名为《民间百草典》的书,里面介绍了上百种民间常见的草药,甚至有些看起来像是兰草的东西都有药用作用。

    这本书有图有文字,非常浅显易懂。呦呦从书里找到几种草药去附近药房买来分装在荷包里,家中一人一个,这样就能避免蚊虫叮咬啦。只不过荷包里的草药有个期限,七到十天就要换一次,好在这些东西都是常见的,并不贵,一个铜板能买一袋子。

    这天一早,呦呦从谭氏的钱匣子里抓了一把铜板,跟谭丽娘说了一声就出去了。防蚊虫的草药已经快要用完了,得多买一些,还要买一些菊花枸杞黄芪麦冬之类的回来泡水喝,既能清肝名目,又能养颜美容,对身体还好。

    也幸亏这里的人还没有什么养生的概念,看见谭家一包包的草药往回买,只以为他们家有人生病,并没有多想。

    呦呦兜里揣着铜板,一路哼着歌走到离家不远的一家杏林春、药房,这家杏林春是县城那家最大的杏林春的分店,听说他们家在每个集镇都有一家分店。

    “小二哥,上次的药草在给我来两副。”八岁的呦呦站在药房里,个头和柜台一般高,要想看到里面的人,只好踮着脚扒住柜台边沿,“枸杞多来一些,还有菊花,黄芪麦冬还是老样子。”

    “好嘞!”小二哥痛快地答应着,“小妹妹你先坐,我这儿一会儿才好。”谭家是常客,听说掌柜的以前谭家当家的还有交情,小二哥对呦呦十分热情,还拿出了药房自制的山楂糖请她吃。

    呦呦坐在椅子上捏着一根山楂糖,问正在抓药称重的小二哥最近镇里面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没有。呦呦每次来都跟小二哥打听些八卦,然后回家说给谭丽娘和陶陶听,来丰富他们枯燥无聊的日常生活。多数时候都是呦呦说,陶陶好奇地问,偶尔谭丽娘也会说几句,讲一些她知道的呦呦不曾打听到的前因。

    “最近还真没什么好玩的事,这不是刚下完一场雨,农人们忙着播种都没空出来闲聊,我也没意思着呢!”小二动作熟练地分装好草药,叠成一个个纸包然后用草纸捆好。

    呦呦从椅子上下来,走到柜台边掏出荷包数出药价的铜板,然后提着药包转身准备离开。

    才走到门前,一辆青色平头马车药房门口哒哒地经过,车辕上坐着一个头戴草帽身穿青色布褂黑色单鞋的男人。这种马车在栎阳县城并不少见,但是拉车的马却是不多见的。黑色长鬃毛的骏马,惹得呦呦多看了好几眼。不过呦呦也没有在意,这种马虽然不常见,但也不是没有,县衙驿站就有好几匹,说是军中养出来的。

    呦呦提着手里的药包往家走,比来时的速度快多了。一方面是她出来太久,怕谭丽娘担心,另外太阳也慢慢升起来了,阳光越来越烈,紫外线也越来越强了——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防晒不能少啊。

    才拐进谭家所在的胡同,呦呦就看到隔壁门口停着一辆马车。不是张婶家的那个隔壁,而是一直没有人住过的花家!而那辆马车,就是刚刚在药房门前经过的那辆马车。

    在窗台底下偷听的呦呦想不明白,怎么就配不上了呢?

    “呦呦啊大太阳的怎么在窗台底下蹲着啊!”大门口突然传来地声音打断了呦呦的思路,也引起了屋里人的注意。

    呦呦转头看去,原来是隔壁的张婶,她站在大门口问呦呦,“你娘呢?”

    呦呦本来在蹲着,被张婶突然出声吓得不小心跌坐在地上了,她用手撑着地面站起来,刚转头朝屋里喊了一句“娘”,谭丽娘已经从屋里出来了,“张嫂子来了,有事吗?”

    “也没啥大事,”张婶把手里的小篮子递过去,“我妹子带来的紫苏叶,炒着吃拌着吃都好,给你加菜。”说完往谭家屋里看一眼,影影绰绰的像是有客人。

    谭丽娘顺着她的目光看回去,笑着同她解释,“是我二表嫂,来看看我。”

    张婶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本来想问问你孩子们考试有啥准备的,我这也没经历过,啥都不懂。既然你家里有客人,我明天再来。”

    送走了张婶端着盛了紫苏叶子的篮子往回走,刚好看到因为蹲太久导致腿麻、在原地休息好一会儿现在才缓过来的正准备溜进屋里的呦呦,立刻出声,“站住!”

    呦呦立刻停下脚步,慢慢转回身来,脸上带着讨好谄媚地笑容,“嘿嘿嘿,娘,天这么热快回屋。中午吃啥我来做,你只要陪着二舅母就行了。”

    谭丽娘瞪她一眼,用下巴点点西屋,“千字文,三遍,晚上睡觉前交给我,写不好或者写错重写。再有下次,三千百一起抄十遍!”

    “哎!知道啦!这就去,下次再也不敢了!”说完就转身跑回西屋去了,动作特别快,惹得从厢房出来的陶陶忍不住吐槽:“支使你干活的时候怎么不见你这么快?!”

    谭丽娘声音虽然小,谭丽娘听得却清楚,笑着嗔了陶陶一眼,“你几时要她干活过了?我要她干活你都拦着,还不是你惯得?”

    被母亲说破真相的陶陶有些不好意思,小声分辩,“就这么一个妹子不惯她惯谁?”

    母女两个互相对视,不约而同地笑起来,两人半斤八两,谁也别说谁。

    陶陶上前接过谭丽娘手里的小篮子,落后她半步跟着往屋里走,一边走谭丽娘一边叮嘱她,“用香油拌一半儿,剩下的裹了面粉炸一盘,另外把井里镇着的那块豆腐顿了吧,放一块腌肉一起,再把你二舅母拿来的排骨同萝卜一起炖了。”

    “娘,娘,”呦呦从西屋探出头来,“排骨不要炖了,红烧吧,我来做。”呦呦虽然不常做事,但是不代表她不会做,更何况还有着前世二十多年的记忆,很多事情她只是懒得做而已。

    谭丽娘想了想点头,“也行,那就让呦呦红烧,你再做一个土豆饼好了。”谭丽娘转头看向陶陶,陶陶点头表示自己记下来了,母女两人进了堂屋,一个往厨房走去准备午饭,一个回屋去继续招待二舅母。

    二舅母除开一开始对谭丽娘所说的“配不上”的话有所疑惑,现在已经完全放松下来,看到谭丽娘进来,露出一个微笑,语气略带羡慕地同她讲:“又个女儿真好!不想小子,只会淘气。”

    谭丽娘点头,颇为自豪,“女孩儿是比男孩子要乖一些。不过我看承信和承义也很听话。承义今年下场吗?”承信和承义是二舅母家的两个公子,承信比怀宇大四岁已经中了秀才,承义和怀宇同岁,还没考秀才。

    “也是我拘着他们才肯听话,不然早跟他们爹学坏了。”二舅母叹气,微微苦恼,“我想让他下场试试,爹说火候还不够,让等下一科。”

    两个母亲说着孩子经,不知不觉地就到了午饭时间。午饭完全是陶陶和呦呦姐妹两个掌勺,拌紫苏叶、油炸紫苏叶、红烧排骨、豆腐咸肉汤,主食是土豆饼和二米饭。虽然不如二舅母平时吃的丰盛,但这种家常饭菜在姐妹二人的烹调下,也格外鲜美。

    饭后,陶陶和呦呦在厨房洗刷的时候,二舅母还是想再劝劝谭丽娘。然而谭丽娘似乎知道她想干什么似的,一会儿说说这个一会儿说说那个,就是不搭茬。二舅母没有办法,只能先搁置下来。

    二舅母离开的时候天色尚早,怀宇和怀瑾都还没回来,呦呦在西屋书桌上写挨罚的三遍千字文,陶陶竟然也破天荒地没有去做绣活,而是坐在呦呦对面捧着一本话本子看,神情惬意格外轻松。

    呦呦手下奋笔疾书,此刻的她开始感激当年挥着鸡毛掸子监督她写大字的母亲了。从会拿笔开始,每天固定要写两个小时的大字。那时候呦呦小,别的小朋友都在游乐场挥汗如雨地玩,她却闷在房间里挥汗如雨地写大字,身后吱吱摇头的风扇根本不能消减她的暑气。呦呦一面挥汗如雨地写大字,还要提防着拎着一根鸡毛掸子站在身后的她妈妈,一旦身姿塌了一点、写字丑了一点,后背上就会冷不丁挨一下子。

    唉,宝宝心里苦苦,宝宝不说。

    呦呦熟练地默写着千字文,写完一张揭起来放到一边,趁这个空隙问陶陶怎么不去做绣活了,“你那个裙子,不是还有挺多没做完么?怎么看起书来了?”

    陶陶头都不抬,“娘在那屋想事呢,我还是不去打扰她了。”然后想起来什么似的,突然笑了一声。

    呦呦纳闷,“你笑啥?”

    陶陶瞥了一眼她,“管那么多,快写你的千字文吧,晚饭前要交呢!”

    呦呦差点蹦起来,“娘只说晚上交,可没说晚饭前交!我睡觉之前交都算啊!”

    “那你还不快写!”陶陶敷衍了她一句,接着看话本。

    千字文都是背熟的,虽然说不上倒背如流,但是默写起来完全没有问题,而且还能抽空跟陶陶说上几句话,“娘在那屋想什么?对了,你什么时候走的?怎么不陪我一起听完呢?”这样被罚的就不是我一个人了。

    “二舅母一哭我就走了,我对这些事情没兴趣,也就你愿意听。”陶陶翻过一页书,揶揄地看了呦呦一眼。呦呦知道这是才嘲笑自己偷听被抓包,而且不是第一次被抓包。

    呦呦满不在乎,继续问刚才的问题,“那娘在那屋想什么呢?花叔叔的事吗?”

    说到这个问题陶陶也停下来了,转头看向呦呦,“你刚刚说,娘拒绝了?”

    呦呦此刻也停下笔,一副十分困惑的样子,“照之前的情形,不应该这样的,娘和花叔叔青梅竹马情谊还是有的。只是娘说什么配得上配不上的,什么意思啊?是说娘带着四个拖油瓶配不上花叔叔这个黄金单身汉吗?可是我还觉得他一个独臂的还配不上我娘呢!”呦呦骨子里的护短基因又冒出来了。

    “拖油瓶?黄金单身汉?”陶陶被她逗笑了,“你这哪儿学来的词?”不过想一想还挺有道理的。陶陶思索了片刻抬起头说:“我大概知道怎么回事。”然后在呦呦疑惑的目光中慢慢说出她所知道的原委。

    谭丽娘当初生怀瑾的时候在八个月因为摔了一跤,导致了早产。都说“七活八不活”,不仅指早产儿,也指早产产妇。谭丽娘生产的时候难产大出血,生了两天两夜才把怀瑾生下来,若不是一直用人参吊着,恐怕呦呦几个就已经成为没娘的孩子了。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

本站推荐:农家小福女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豪婿撒野怪医圣手叶皓轩神级龙卫表小姐婚婚欲睡:顾少,轻一点朝仙道强行染指

花团锦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奇书网只为原作者伐开心要吃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伐开心要吃糖并收藏花团锦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