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金沙烟云谣 > 第53章 第十九章 三声解怨语 一阙断肠句 2

第53章 第十九章 三声解怨语 一阙断肠句 2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金沙烟云谣最新章节!

    在震阳观又逗留了小半月,我未再见过东方,眼见身体已大好,内息亦通畅平顺,便收拾行装启程回返。

    这次大约也算不辞而别,只在临走之前,去到净劫道长静修的观阁前,郑重叩了三个头。又呈毓秀山庄慧一师太罪己书一封,书云:

    毓秀山庄庄主慧一真人尊鉴

    余金沙教门中安氏烟云,擅闯仙观,误坏嘉礼,险铸伤人大祸,然经三省,所蒙之愧苦,若数剑加颈,坐立忐忑,难以自安。特呈此书,直秉悔罪,来日之长,余必清夜扪心,克己忌妄,通心静念。特贺,新人结缡之喜,祈祝好合。

    安氏烟云敬拜

    此封书信我直呈慧一师太,一是为显郑重,这信既交到了毓秀山庄庄主的手里,便与交给五派无异。二来我刻意避过东方,但愿宋妙蘅亦不会多心。

    因为知道天涧宫中还有许多人在等着我,是以愈发归心似箭,我一路快马加鞭,比照正常的脚程快了□□日便回到了万涧峰。

    这一趟震阳观之行,理清了许多往事因果,如今再回故地,堵在心头多年的怨恨与偏执可算尽数释怀,此刻心境唯如倦鸟归巢一般,望穿秋水,迫不及待。

    天涧宫中,三使得信已等候多时,崔姑姑见我踏步进殿的一瞬,眼中几乎要涌出泪来。

    “烟云……”崔姑姑一语方出,才察觉不妥,忙改口道:“教主总算平安回来了。”

    唐慈与关劲松亦是欣喜,只是要比崔姑姑淡定一些,二人齐声道过恭迎。我这才注意到柳娥姑娘亦在殿中,忙朝她致意,她亦回礼,又望了一眼我身后空空无人,不禁微有失意。

    唐慈道:“眼见教主在震阳观中身涉险境,属下等虽是早归,连月以来却无不提心吊胆,唯恐教主留在那震阳观中有何差池。”

    关劲松亦道:“属下奉命留守万涧峰,可听掌籍使与扬名使说起震阳观中危情,亦是感同身受。不知教主现下身体可无恙?”

    我点头,又将我修练地月心经走火,净劫道长以毕生修为相救之事,同七年前天涧宫中的真相一并简要说与他几人听。几人听罢,一时皆感叹震阳观中险象环生,一时又为七年前旧扬名使默默哀恸,一时又闻净劫道长于我之救命之恩,俱颇为感佩道长高义,倒也不再多言五派的不是。

    “那传令使怎的未与教主一同归教?”崔姑姑问道。

    柳娥方才只是侧坐在一旁,对我们所议之事俱不插口,这时才骤然抬起头,目不转睛地瞧着我。

    眼见着崔姑姑与柳娥二人俱是关切的神情,我竟一时语塞,难择一言。心中徘徊不定,不知这件事要怎样说,才最能不叫眼前的两位女子伤心?

    我缓步走到柳娥身前,不知她是不是见我面色颇有两难,仿佛有了些许预感,只是颤颤地起身。我取出袖口中易叔叔托我转交给她的信笺,她见字识人,轻轻接过拆开。

    我从纸背看着,信上只有四行小字,可过了良久,柳娥仿佛才看罢。大殿中她悠长一声叹息,声音轻得如暮秋的落花一般幽寂。

    “他不会回来了罢?”柳娥抬眸问我。我清楚地瞧见了她眼底渐渐浮起的幽怨,清冷中带着一丝水落石出的满足。

    我并不知晓信中所写,只是她既已明白易叔叔的心意,我答与不答都是无用。

    “什么?”崔姑姑几乎是两步冲到柳娥的身前,“什么叫不会回来了?”崔姑姑的眼眉骤然一跳,伸手便要抢过柳娥手中的书信。可待她的指尖触到信的一角时,方乍觉那信不是自己该看之物,又硬生生地把手缩了回去。饶是她在江湖中历练多年,此刻竟难以自持若此。

    我怕崔姑姑误会,忙道:“传令使安好,诸位放心。只是传令使在震阳观静居期间,幸与净劫道长结下道缘,此番便决心游历天下,问道修武,不再……暂时不回万涧峰了。”我所转述,大约就是易叔叔的原意,只是省去了有关我娘的一节。

    想来唐慈与关劲松见易叔叔行事出人意表惯了,倒也不算十分意外。只是崔姑姑木然地盯着那信,仍似不甘地自语道:“他回与不回,难道都没有一句话要带给我么。”

    “怎会没有。”我道。我实在不忍见崔姑姑自苦,心里寻思着不若大胆编排几句,左右易叔叔说他不会再回天涧宫,也不怕有一日崔姑姑知晓了实情。

    “传令使托我转达扬名使,同门情深,从不忘怀,重任相委,务自珍重。”我续道。

    “同门情深……重任相委……”崔姑姑嘴边呢喃着。我道:“自然是做咱们金沙教中流砥柱的重任。还有掌籍使与执规使,传令使也是这样拜托的。”

    唐慈与关劲松自然称是。崔姑姑的神色亦缓和了些许,只道:“传令使虽不归教,索性教主此行,总算让传令使得了自由之身。”

    唐慈不禁笑道:“我与传令使相识逾数十年,这自由之身于他可是最精贵的了。此刻他又不知拖着他那自由之身,到哪里信马由缰,胡作非为去了!”唐慈说罢,殿中几人皆是莞尔。

    我见我回来了一阵,也没有旁人到这天涧宫中来,便轻搡了搡崔姑姑,小声问了句:“霍绎呢?”

    崔姑姑闻言一笑:“走前还闹得那么不可开交,才刚回来就急着寻人家了。”我绞了绞手指,讪讪一笑,问道:“他可随你们回了万涧峰?”

    崔姑姑道:“没有,虽是一路回来的,他却没上万涧峰,不知是不是自己搬下了山,碍着面子。只说了教主回来若想寻他,自然知道该去哪里。”

    我微一迟疑,心中倒想出了个他可能的去处,便不再问。众人无事便散了,我瞧着柳娥气色似是不佳,便陪她一同回了归雨阁。

    “那信上写着什么?”我打量着正往一青瓷釉里加着冰凉溪水的柳娥问道。

    这时酷暑仍旺,归雨阁建在万涧峰山阴,却是比别处更加僻静清凉。柳娥将信递给我,一壁搅着器中凉水,一壁随口说着:“易大哥平日最厌夏热,我也只晓得这个冰水降暑的笨法子。不过现下他应跑到关外塞外避暑去了,用不着别人再替他担心。”

    我打开层层折叠的纸笺,只见其上一阙短词:

    玉箫金剑,白日消长秋山远。

    二十年间,不肯各自安。

    一纸薄念,风过花不怨。

    凄凄断。玉关可见,折梅□□衔。

    我读罢暗暗摇头,易叔叔这一去倒是潇洒,不知现下是在秋山之高,还是在玉关之遥了。只是他走得再无牵无挂,无音无信,也免不了惹下别人的一生思念。

    “二十年哪。”柳娥举一双明净妙目,望着遮住午后日光的细密竹帘,轻轻叹着。“我心里也真盼他此去,就能了了他那二十年不曾有一刻逃脱的羁绊。”

    我心中不禁暗一惊,娘亲的事可算是金沙教秘事,旁人照理都应是不知的。

    柳娥纤长葱指上有滴滴晶莹的水露顺着指尖滑落,她像是自语:“那是他醉酒时,睡梦中,才会唤的师妹。我初时还问过他,师妹是谁,人在哪里,可是他都不答,我便不再问了。”

    柳娥依旧往窗外望着,似要把那密密竹帘,绵绵高山,遥遥大道全部望穿,直到能望见易叔叔的身影。“烟云你知道,心中有一个永远不会回过头看向你的人,是怎样的滋味么?”柳娥微微颔首,缕缕柔滑的乌发顺着她瘦削的肩披到面庞一侧,映着她的容色愈发净白。

    我是幸运的,那样的绝望与哀伤,我不曾有过。我垂眸又看了一眼信笺,轻轻念道:“一纸薄念,风过花不怨。易叔叔是盼着你见了信,能不那么怨他。”

    “怨?”柳娥柔盈的点绛丹唇牵出一抹凄楚的笑意,“此生能遇见他,是我之幸。我不过只是秦淮河畔珠市乐楼中一歌妓,能得他垂青爱助,已是生所难忘。人不能因为想得到过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心生怨意。”

    我拾过一张白帕,替她拭净手上沾的凉水,劝慰她道:“易叔叔从来便不是在意出身之人,柳姑娘怎可妄自菲薄?”

    柳娥摇头:“从前我虽以吟歌抚琴为生,却是高傲得紧,从不将那些贪欢取乐的男子放在眼里,亦从不自惭形秽。可真要爱上一人才知,原来这世上所有的自怨自艾,都不是因为身世零落生出的自卑积虑,而是因为那人并不爱你而起的黯然自伤。”

    我为柳娥言语触动,一时喉咙哽咽,难说出话来。

    几滴清泪从柳娥的眼角悄悄滚落,只在她苍白的面庞之上留下一道剔透水痕。“那时在淮水之畔,我要他带我离开,其实我心里何尝不知他是勉强。只不过是人从来都难逃自私二字,我算准了他对我的怜惜之情,是断断不会在众人面前回绝我的。”

    如豆大的眼泪滴滴连串地打在柳娥藕色的衣衫上,她说着说着却笑了,像是在笑自己的执念,笑自己的傻气,笑自己当时的不明白。

    “可我就算能与他一直在一起又怎样。他看着我,却时常像在看着旁人,心里想着的,也是旁人。”柳娥抹去了眼泪,略有发红的双眼里没有怨气,只有透彻的淡然。

    我心念一颤,原来她猜得到。是了,日日朝夕相对,又是那样关怀在意的人,如何瞧不清那人的心思。

    柳娥缓步走到镜前,揽镜自照,“我不知我是否与人相像,又是哪里与人相像,可我偏偏执拗,从不甘心去做别人的影子。”她的眉心隐隐浮起一丝倔强,那是人命途愈坎坷,愈会鲜明保持着的倔强,亦是人用情愈深,愈不愿妥协舍弃的倔强。

    “易叔叔的心里,一定有你的位置的,一定有待你与待旁人不同的地方,也一定不会只是把你当做别人的影子。”我坚定地一字一字说与柳娥,这些都并非是我一时臆造,而是我在易叔叔身边真真切切感受到的。

    柳娥和婉一笑,像是在向我道谢。我又拿起那信笺,笑道:“你瞧易叔叔还叫你待他到玉门关的时候,为他折一枝新梅报春呢。”

    柳娥笑着轻摇摇头,道:“冬去春来,岂不是一年将过?他这样玩笑着,是以为到明年开春了,我便会忘掉对他的情意,只当他是再普通不过的远游之友呢。”

    “不是以为。”我走近了她身畔道:“是期望。易叔叔他除了望你不要怨他,也望你能好好生活。”

    柳娥有片刻的静默,旋即只是点头。她轻解了最贴身佩戴的软绣香包,将信笺折成小小一片,小心翼翼地放入香包之中,又戴回到身上。我心中默默一阵酸楚,这大概是她最后的珍重罢。

    “其实不论结果,柳姑娘这样不计凡俗眼光的大胆执着,实在叫烟云感佩羡慕。如能不负自己曾热烈过的感情,不负自己的真心真意,一个结果又如何值得人强求。”我缓缓道。

    柳娥面上恬静的笑意像是掩过了方才的伤情与失落,她打量着我道:“我与烟云姑娘虽相见之时甚短,却觉着与烟云姑娘你分外投缘。我瞧烟云姑娘,并不像是瞻前顾后,畏于流露真情之人。”

    我只是笑笑:“我从前也算是直接,不,甚至算是唐突的人了。只是现下,怕是有些畏怯了。”

    柳娥转头,凝眸望了我一阵,若有所思,随即便道:“两情若在深处,便是心有灵犀,不约而同,甚至无须点破,烟云姑娘大可不必计较该如何表露。”

    我听得似懂非懂,将信将疑,只是朦胧地点点头。柳娥笑问道:“方才在大殿里,听烟云姑娘要去寻人,不知可是上回与烟云姑娘同来归雨阁的那位公子?”

    我未想到她会这样问,微有些羞赧道:“没错,这便要去了。”柳娥瞧了瞧我风尘仆仆的模样,问道:“这么急?才刚赶路回来就要下山?”

    我点头道:“许久没见到他了,有很多话想讲,不找到他心里不安生。”

    柳娥掩面一笑,回身从箱里翻找出一件桃红色的衫裙,递给我道:“这是在江南的时候请顶有名的师傅做的,还未上过身呢。”

    我这才发觉自己身上穿的还是在震阳观中借的白布长衫,浅灰小褂,一头长发也只是简单绾成个髻,素无点饰,竟有几分像刚从道观里出来的道姑,不觉失笑。

    我依柳娥之言褪去灰褂,换上那件桃红衫裙,对着铜镜打量着衫裙清淡却雅致的粉红颜色,果然把人的气色也衬得娇艳了几分。衫裙上尽纹着繁密有致的细枝长叶,还有对襟袖口处飞针刺绣的团团桃花暗纹,旖旎非常,摩挲起来更有十足的质感。

    我不禁自语:“平日在外行走惯了,穿的多是素色的束袖袄衫,女儿家脂粉气这样重的衣裳,乍一穿还真是不大自在。”

    柳娥笑言:“烟云姑娘绝伦样貌,清水芙蓉的简单装扮本就是最衬的。只是若稍作修饰,让霍公子看出自己便是烟云姑娘愿为容妆的悦己者,岂非美事一桩?”

    柳娥见我一头乌黑发丝之上空空如也,似觉着缺了些什么,便又取了一对轻巧的银累丝镶白玉嵌宝簪,左右对称地插在我绾起的发髻上。白玉素雅,银丝胜雪,珠宝玲珑,果然是点睛一笔。

    我悠然一笑,只是叹道:“怕是他见惯华服堆叠,容光焕发的女子了。”

    柳娥听罢,不以为然道:“他见惯的是别人的花枝招展,未见过你为他的精心妆扮。”

    我闻言倒觉得有理,心中亦是一宽。眼看已收拾停当,柳娥便催我道:“快别在我这儿耗着了,该去哪里便去哪里罢。”她停一停,又道:“别让人家等你太久。”

    我面上微红,只轻轻点了点头。才走到归雨阁的门口,又听见身后柳娥叫住我。

    “烟云姑娘,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不要费心去找我。”柳娥的声音清冷,还有一丝的果决与惊心。我回首,一时愕然,唯见柳娥姣好的花容之上,只余淡淡的一笑。她本就有冠绝秦淮的艳名,这样倏然回头一看,嫣然中又平添了几分惊艳。

    我心里明白过来,她是品性中自有清高之人,纵然我千般愿意留她在此,她恐怕也始终不愿寄人篱下,尤其是,在这个易叔叔曾经久居的地方。

    我出了归雨阁的院子,轻轻地闭上了门。驻步门前,隔着院墙望着被关在墙里的树树明灿山花,耳边仿佛响起声声杜鹃凄绝的啼鸣。我心里清楚,被这样关上的,还有墙里那女子从此孤寂的一生。

本站推荐:诛仙合体双修武道神尊驭鲛记阎王神武至尊宦妃天下修罗刀帝不嫁总裁嫁男仆九阳神王

金沙烟云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奇书网只为原作者汪雪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汪雪崖并收藏金沙烟云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