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东方冕文集 > 土砻碓和米

土砻碓和米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东方冕文集最新章节!

    现在机器碾米出米速度快——稻谷倒入碾米机的入口,十几秒后白花花、完整的米粒就从碾米机的出口流出。而在1980年代以前的邵武,在很多尚未用上电的边远山区,使用的碾米工具却是传统的土砻、风鼓车、舂臼、水碓、竹筛

    在我居住的山村有这样一句俗语:“1升米下锅12件家什。”说的就是在古代大家把稻谷变成大米工序的繁杂及其过程的艰难,其中给稻谷去壳是最有技术难度的一件事,其所使用的工具“土砻”也是十二件家什中最有技术含量的一件东西。

    土砻是以泥、木、竹为主要材料制成。主体的两个砻盘是在竹丝编的空心圆柱里筑满红土与松毛的混物,用木棰、铁锤夯实。上砻盘中空,成漏斗形用以盛谷,下盘固定在木支架上,直径约70厘米。上砻盘有砻耳两个,砻斗一个,下砻盘有砻轴和砻脚砻槽,上下砻盘之间磨合处则铺设一排排竹片制成的砻齿,砻齿呈逆时针旋涡形放射状,竹片需经热铁锅加沙子不停翻炒至淡黄色才具有所需硬度。上砻盘砻齿分八组,下砻盘砻齿分十二组,砻齿与砻齿之间用沙土填实并留下条条竹筷粗细浅沟,此外,还配有一支砻臂和一条吊绳。在下砻盘上部的外围还有一圈装盛糙米用的米槽,槽有一缺口,砻米时,磨好的糙米就是从这缺口处流到箩筐中。上砻盘接近米槽处,装有一竹片,名字叫土砻拨,当槽中糙米将满时,土砻拨就将米拨落。

    土砻结构简单,却是细致的活儿。制作土砻的师傅把土砻打好后,要倒入干谷,当场试磨。如果土砻能脱谷壳、出米率高,就说明土砻可以正常使用。反之,师傅要反复修改,直到能出米为止。所以在家乡流传着“打土砻现试’的俗语。一架土砻修修补补便能用上10多年。

    孩提时,我见过母亲用土砻碾米。母亲先将一个准备盛米的空箩筐放在木槽缺口下方,再把稻谷倒进砻斗并将砻臂的铁钩套进砻耳,然后用双手推动砻臂,这样,土砻的上墩就转动起来。这时,稻谷通过砻槽流进上下墩之间磨合处,再经上墩转动碾压,稻谷便脱壳变成大米从砻齿沟流到米槽中,经土砻拨拨动,流落到箩筐中。土砻碾谷子时轰隆隆的声音很大,一家碾米左邻右舍都听得到。母亲边砻米还边出谜语给我猜:“竹唇竹齿,食谷放米。”谜底就是“土砻”土砻给我带的乐趣,至今难忘。

    土砻砻出的是糙米和谷壳的混合物,要倒入风鼓车里(村里人称其为风车)吹去谷壳,留下糙米。接着是舂糙米。以操作方式区别,有利用水力的“水碓”有以杠杆原理利用脚踩的“脚踏舂臼”小户人家则用最简单的“手捣舂臼”舂臼分石制和木制的。把糙米倒进舂臼中,用木制舂槌一下一下把糙米表面的膜去除,再用细竹筛筛掉这些膜粉(细米糠)后,才是可供煮饭的精米(白米)了!母亲说,用“脚踏舂臼”舂米,要踏500多下才能得到白米。其劳动强度之大可想而知。

    父亲有空则会把糙米挑到碓房里去舂。水碓房里有一个巨大的黑森森的水车,硕大的水车转轴,两个大人才能合抱上,叶轮的直径有两层楼高。水车在水流冲击下咿咿呀呀的转动,带动着一排石杵交错着上扬下落,咣当咣当的响声中,几个石臼中的糙米翻起一阵阵浪花。水碓的舂米效率,比“脚踏舂臼”和“手捣舂臼”的效率高。

    水碓房空闲时,我与小伙伴们就会跑到水碓房中玩耍。水闸关上了,水车不转了,庞大的身躯默立着,我们就大胆地在水碓的各个部位上练杂技。胆大的伙伴会踩着水车的叶轮,使水车转起来;爬上水碓房的梁架上,练高空平衡木。胆小的伙伴也不闲着,在静止的水车主轴主上,跑来跑去,有使不完的劲。惊叫声,欢笑声,时不时从水碓房里传向田野。

    碾米不但辛苦,而且工序繁琐、时间长。土砻砻出的糙米要倒入风车,用风力吹散谷壳,再经石臼舂槌、竹筛筛、簸箕簸、细筛筛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得到精米下锅。而砻一担米一般要用一个多小时,再加上其他工序,碾出一担白米,则需要花上最少半天时间。真可谓:桌上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呀!

    时至现在,土砻的声响早已消失在电动的碾米机的声响中,成为了历史的印迹,成为人们的念想。很多事物不也是如此吗?

本站推荐:重生之老子是皇帝医妃惊世采红回到宋朝当暴君回到明朝当王爷嫡长孙四季锦史上最强帝后清穿之四爷宠妃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东方冕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奇书网只为原作者东方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方冕并收藏东方冕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