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dgjingxin文集 > 家里的记工本

家里的记工本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dgjingxin文集最新章节!

    偶翻家中珍藏的各种证件,发现了已经泛黄的记工本,它是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劳动工分手册”这小小的记工本啊,就是如今的存钱折。它记录着时代的烙印,记录着人们每天劳作的沧桑,记录着冰霜雪冻、风风雨雨。记录着人们的汗水和希望。

    小时候,我们家人口多劳力少,父母体弱,每天早上、上午、下午三出勤,劳作一天已经让他们力不从心。经生产队长同意,我每天晚上代替家长去小队部记工,看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记工本,儿时的记忆一幕一幕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们村那时有七个生产队,每个小队都有一口大钟,有的挂在树上,有的挂在木桩上,那是生产队集合的令子,只要钟声一响,各家各户的男女劳力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在队部集合,听从小队长分配劳动任务。那时我们小孩子管敲钟叫敲铃,根据钟声就知道是哪个生产队的,我们家是第七生产小队,那时队部班子中,官儿最大是生产队长,接下来有两个副队长,还有会计、保管,最后一个等级就是记工员。

    每天晚上晚饭后,劳累了一天的人们稍事休息便开始队部集合,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晚上,我拿着家里的记工本去队部记工,记工员是队长任命的一个文化人,他按人们到队部的先后顺序排好记工本,等到各家各户人全了,等队长监督发令就开始记工。一般男劳力三出勤记10分,妇女记7分。队部盘着一个土炕,上面铺着草席,放上一个炕桌,这些官儿们围着灰暗的油灯,商量着队里的一些事情。屋里摆放着几张分叉的木头板凳,人们顺便找个地方或坐或立。老人们抽着旱烟唠着家长里短,年轻人打打闹闹、骂骂咧咧。印象最深的有个中年妇女,是个寡妇,说话特快,整天像棍子捅的,人们习惯叫她“机关枪”还有个50出头的老光棍儿,说话特慢,人们叫他“盒子炮”“盒子炮”整天打“机关枪”的主意,没少给她家挑水担柴,可“机关枪”就是看不上他“盒子炮”经常沾点机关枪的便宜。我刚到队部不一会儿,就听到“机关枪”骂骂咧咧的来了,人没到风声先响。“老娘今天没顾上拉尿,比男爷儿们干的还多,你们要给我记10分。”“盒子炮”一听乐了,说道;“你记10分,你又没长”“机关枪”脱下鞋来就去追打“盒子炮”边打边骂“老色子,不正经”嬉笑声叫骂声响成一片。

    记工员虽说是高中毕业,但记工本上别字很多,字写得像木桩似的,到麦地里除草,记上“刀麦子一天”给地里运肥,记上“拉粪一天”这记工员还是个结巴,逗得人们哄堂大笑。队里还有一个外号叫“八分”的男人,他患有气管炎,早上不出勤,整天出工不出力,还卖狂说“我干活不干活,一天挣八分”这“八分”的名号也就由此而来。也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八分”这样的人,造成了当时农村经济的滞后。

    记工本上的工分,就是按时间记,与劳动量关系不大,造成了许多弊端的产生。生产队分粮食按“人三劳七”的比例,年底分红按工分的累计计算。我们生产队没有副业,是九分九厘一个工,也就是说,一个男劳力三出勤还挣不到一毛钱。这泛黄的记工本,主宰着我们家当时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它凝结了一个时代农民家庭的生存模式,是当时农村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本站推荐:重生之老子是皇帝医妃惊世采红回到宋朝当暴君回到明朝当王爷嫡长孙四季锦史上最强帝后清穿之四爷宠妃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dgjingxin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奇书网只为原作者dgjingxin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dgjingxin并收藏dgjingxin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