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东城醉文集 > 司马懿之志

司马懿之志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东城醉文集最新章节!

    某年某月的某日,在某个公司,孤被小人参了一本,遂被领导的领导叫到了办公室训话。

    孤直言相告:“吾十分气愤别人在背后捅刀子!”

    闻此言,领导的领导大惊失色,生怕孤生报复之心,连忙侃侃相劝,道出如下话语—“是汝逼别人背后捅刀子的呀!汝的脾气如此火爆,汝的言语如此犀利,汝的性格如此霸道;别人岂敢跟汝当面点拨乎?连汝之领导兼朋友都不敢,何况他人?汝才华横溢,这是诸位有目共睹的;可汝的言语毫无遮掩顾忌,就好像一匹千里马整天咴咴地叫嚷着伯乐快点到来,终究有一天它会声嘶力竭,把自个儿叫没了的。中庸之道在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即左右逢源;而非木秀于林、人高于众,不然汝就会成为别人的众矢之靶。汝积极上进,渴求一个发挥汝才华的舞台,但这个舞台需要汝自己去搭建;如果汝不努力,那就没有什么人或物可以帮汝的了。所以汝可以不结交朋友,但也莫四面树敌;友非久友、敌非久敌,你要做的是:用之即友,防之即敌,逢面皆为友,心中带芥蒂。好了,吾就道这么多,最后送君一句话:若在外邦,依君的禀性可能早就做到了ceo;可惜君生在了中国,那么君就必须遵循中国人的职场潜规则,不然君只有出局的份!”

    领导的领导讲完这么长的一席话后,孤原本高昂的头颅低了下去,汗颜无语。是啊,这就是天意弄人。为什么孤就生长了中国?为什么直到今天才有一“知音“敢于揭发孤的陋俗和伤疤?为什么孤就没有早早地学习“厚黑学”呢?难怪在茫茫的天地中孤蹉跎岁月,在坦坦的大道上孤栉风沐雨;铜雀高台却如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凄怆唉叹,悲哉痛哉!

    事毕,孤对领导唠叨“叹世道凋弊、人心奸诈,现代人比古代人活得要累多了!”

    领导同感:“唉!是啊。君不见吾想将户口调到深圳来,花了几万金、跑了无数趟路都没有搞定啊!要想立个万儿,自我标榜,唯有寻得明主,方能一展满腔抱负。”

    孤曰:“非也,领导。明主本罕,若苦觅,恐未着尔已去矣,得不偿失乎。狐狸之道能捕鸡犬,虎狼之术能俘象熊;苟能存世,何不习之?”

    领导听完,博然大笑“君已进步啦!墙头草也不失成为一种美德呀!可汝一向以居正自命,如魏徵直谏喽?”

    见领导揶揄,孤也讪笑起来“不妨不妨。知错能改非孺子,可教也;大器晚成非朽木,可雕也!吾最近刚看完三国,有一人值得琢磨之。”

    “谁?”领导诧异。

    “司马懿是也!”孤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谈起司马懿,就让人想起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歇后语来。可这司马昭比起他老父司马懿,可谓小巫见大巫,比起其子司马炎,可谓小志见大志。为何这样讲,因为司马炎得到了其爷爷司马懿的真传—“司马懿之志,路人皆泯”;其深谋远滤,伺机而动,江山便手到擒来,高明啊!

    孤不向司马懿学习,难道向诸葛孔明学习?孔明愚忠没错,错就错在他最终也未能匡护汉室、一统天下,反而到头来还葬送了先帝打下的基业。所谓“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只是一句自我安慰的口号罢了。

    向司马懿学习之前,还是先陈述一下孤所认识的自身睱眦:首先是性直气烈易露,其次是恃才傲物清风,再次是愤世恨小怨道,最后是急欲速成怒人。够吓唬人的吧?怪不得领导说孤:“汝有太多地方要向司马懿同志讨教了,比如韬光养晦”

    呵呵,正是如此,闲话少谈,言归正传。本篇文章算不上檄文,但可定义为励文。主题为司马懿之志,但前篇累赘些许,有偏离之嫌,吾在此申明,仅作铺垫耳;司马懿之志如其人一样,一层一层地剥丝抽茧,雾霭散尽方见真容嘛!

    三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它是一个群雄割据、逐鹿中原的时代。它是一个群英璀璨、人才辈出的时代。还是来一曲苏东坡所作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让诸位一起在熟悉的字里行间中感触这个大浪淘沙的风流时代背景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三国时期战乱频繁,乃至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是汉代四百年太平时期到四百年混乱的过渡朝代,也可说是魏晋南北朝大纷乱的开端。在这一时期里,有一个在推动历史进程方面可以与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并驾齐驱的人物却鲜为人知,他就是魏国大将军(晋宣帝)司马懿。以往三国志及三四演义对司马懿的定位很轻,几乎是一笔带过。但新三国却大肆泼墨渲染,将之诠释得有血有肉。有人说司马懿是小人得志,也有人说他是无情无义之辈,但对他更多的评价是:德厚、坚忍,充满智慧和野心,做起事来老辣霸气,完全是那种只为江山不为美人的角色。

    君可能要问:刘备不是也很坚忍,更兼仁义,为何他最终未成大器、一定乾坤呢?不错,刘备与司马懿有相同之处,不过是表面;他们的不同之处却在于其本质。身在当今市侩中,如若刘备,可能会平安且惬意地度过一生,但却是庸碌,却是自我感觉良好罢了。要成就鸿鹄之志,唯如司马懿也,这样,你的帝国、你的版图才能“随心所欲”地去开拓,事业则兴艾有时啊!

    刘备与司马懿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呢?要探讨此问题,就要先弄清楚二人的生平事迹及卓越功勋。

    司马懿,字仲达,公元179年—251年,生年72岁(算得上三国英雄豪杰中最长寿的一位)。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司马懿生于乱世中“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即所谓有先见之明。

    建安六年,郡中推举他为上计椽。时曹操正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便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东汉国运不济,不愿在曹氏麾下效力,便假装犯了麻风病为由而推辞了。此后曹操一直暗中派人打听其踪迹,但几年下来,一无所获。曹操赤壁大败后,在军校场与众将和谋士们谈兵论道,总结赤壁大败的原因。曹操觉得大败的根本原因是曹军多年征战未偿败绩,遂成了骄兵,而骄兵必败。众人都在屏声静息的聆听,突然从大门墙角处传来如雷鼾声,偱声而去,发现是曹仁的一位门客在此酣睡。曹操大怒,命人将之关入大牢。事后,曹操觉得此事不妥,遂亲自到了大牢中要问那大胆门客个清楚明白。曹操进去后,发现此门客不但不惊,反而一本正经地在抄写曹操的短歌行。曹操心中大惊,但表面仍不愠不怒,通过与其交谈,最后就识破了他的身份,这位门客其实就是曹操苦苦寻觅多年的名仕——司马懿。

    司马懿为何此时选择入世,并且是在魏?因为他觉得东汉必亡,曹、孙、刘三家,势力最强盛的是曹(即使经赤壁大败),再加上曹操乃百年难得的文武双全的雄主,天下终归入曹;舍此别无他求。曹操经赤壁大败,势力大大打扣,急需恢复元气,而这时正是用人之秋;此时不入,更待何时?司马懿入世选择对了地点和时间,可谓明智也。但曹操却没有给司马懿一个展现他才华的正式官职,让他作曹冲的老师。此职让司马懿感到十分的屈才,心里虽不愿意,但还是毕恭毕敬地答应了下来。初出毛庐的司马懿却没有象他人那样冒冒失失,而是稳打稳扎,选择了隐忍,审时度势、静观其变。

    曹冲被曹丕害死后,曹操让司马懿再在他的儿子中选择一位作为徒弟;司马懿却极力推辞,要为曹冲守灵三年,他对曹操说自己一日为师,便是终身为父;令曹操十分感动。这是司马懿为他以后的功名大业打下的一个前哨桩,争取时间,挑选正确的辅佐之人,这样以后才能为自己所图。通过此策略对各种大小事务的窥探,司马懿在三年后选中了曹丕。

    司马懿在曹操手下历任黄门侍郞、议郎、丞相主簿等职。他小心谨慎、勤勤恳恳,从曹操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霸气、老辣、运筹帷幄等。曹操征张鲁,司马懿献良策,曹操弃之而大败;当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怂恿其称帝,此问题上得到了司马懿的支持;关羽水淹七军攻樊城,曹操欲迁都,司马懿出计让孙权偷袭荆州,曹操用之,遂解樊城之危。通过这三件事,曹操对司马懿寡目相看,所以临终时留下遗言:“司马懿此人其才不下于瑜亮二人,必用之,但要防之,谨记”

    曹操死后第二年曹丕即称帝,建立魏国。而让曹丕称帝的主意是司马懿所出,向汉献帝施压的光荣使命司马懿则让给了华歆;后来司马懿被封为尚书,而华歆被封为臣相。司马昭当初疑惑不解,司马懿答道:“出风头的事情还是留给别人吧!吾才不想吾百年后被后人掘坟鞭尸,咒骂为篡汉奸臣”司马懿在此问题把捏得十分恰当,可谓滴水不漏,这正是其智慧的闪光之处。

    曹丕在位七年,连年征战,胜少败多。由于曹丕谨记曹操遗言,对司马懿严加防犯,司马懿多次请缨带兵打仗,均被曹丕以种种理由驳回。司马懿并不气馁,在曹丕面前表现得更加忠诚,特别是曹丕出征,司马懿次次都镇守洛阳,且万无一失。正是司马懿这种不被挫折所击溃的精神和虚怀若谷的气度,彻底让曹丕信服。曹丕在临终时让司马懿与曹真、陈群等人一同作为辅政大臣辅佐新主曹睿。

    由于诸葛亮的北伐,战事吃紧,魏国之中无良将英才;太和元年,明帝曹睿让司马懿驻扎宛城,司马懿首次在外掌兵。在这期间虽经曹真等人的陷害而三起三落,但由于诸葛亮的存在,曹睿最终信任了司马懿。司马懿官居骁勇大将军、征西大都督,统领三军。这其间发生了斩孟达、占街亭、笑纳诸葛亮送来的妇人之裳、上方谷突围后龟缩防守等事件,最后拖得诸葛亮灯枯油尽,命殁五丈原,司马懿不战而胜。

    司马懿用大智慧战胜了诸葛亮的小计谋,也使郭淮、孙礼等部将对之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朝廷收回司马懿的兵权时,其部将们相送几十里,恋恋不舍,并向司马懿发誓:“君永远都是吾等的大都督,随时听从大都督的调遣!”由于司马懿在军中拥有如此多的忠实拥趸,再加之他在朝中多年来栽培的众多党羽,所以他才有了一日定乾坤的“丰功伟绩”在这期间司马懿弄死了生产的静姝(虚构人物,乃曹丕为了监视他而送给他的奴婢),再装风卖傻来麻痹曹爽,这体现了司马懿欲成大事的狠毒和不拘小节的一面。在他擒得曹爽后,赤脚踩踏着曹爽上马的动作又体现了其霸道和狡猾的一面。

    司马懿之事迹就暂叙至此,孤想诸位已大体明白了。司马懿之志不容小觑,司马懿其人绝非等闲。最发人深省的是其三句“名言”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挥这一剑容易,可君知道吾磨这一剑用了整整十八年光阴”

    —“脚为什么那么白,因为它老藏着”

    这三句“名言”是孤啐取司马懿一生而得来的,这是他的成功的因素,也是日后鞭策孤前行的力量。

    司马懿功成名就了,而且是轰轰烈烈的,那玄德老弟呢?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的歇后语诸位是耳熟能详。刘备正是靠仁义立身,奉仁义为本,继而之才取得了三分之一个天下,其成功之处,可圈可点的。

    第一:礼贤下士,用人不拘微贱。将亡命江湖的流浪汉关羽,操刀卖肉的张飞,飘零落魄的赵云,下层知识分子诸葛亮,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庞统,下级武官黄忠,无名小卒魏延......等等都团结在自己周围,组成了一个别具特点的政治集团。这支起自民间的队伍,始终矢志不渝地朝着既定目标浴血奋战,艰难创业,谱写了一出寒门庶族阶层的奋斗史。

    第二:关乎百姓安危,同进同退。如当安喜县尉时与民秋毫无犯;新野民谣说:“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在当阳生死关头坚持携民渡江;驻守葭萌关时广施恩惠

    第三:以仁义为本,以仁义处事。通过桃园三结义,与关羽、张飞成为兄弟,后来关羽被东吴吕蒙所杀,为报弟仇,不顾诸葛亮力劝和众臣反对执意伐吴。还有在陶谦病重时谦让徐州牧一职,荆州刘表内乱时,关张二人劝其趁火打劫拿下荆州,刘备怒叱关张二人等等。

    刘备此人生性少言寡语,待人谦和,喜恕不形于色。小时候与孩子玩耍时曾说过“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可见刘备自小便有着远大的志向。他虽是贩鞋织席出生,名仕张浦却这样评价道:“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为什么这么优秀的君主而不能统一天下呢?最后却落得白帝城托孤的下场?

    前文提到过,刘备与司马懿的表面相同,即都是一个十分坚忍、先谋机后伺动的韬晦之人。然而其本质区别就在于二者一个仁义,一个不仁义。刘备的仁义为虚伪的仁义,司马懿为不仁义为真诚的不仁义。所以周瑜才骂刘备乃虚情假意的小人,诸葛亮才叹司马懿其人心怀大志,图谋天下。

    水镜先生曾对刘备说过“卧龙或凤雏,君只得其一者,天下即唾手可得”刘备二者兼得了,更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虎将,按常理推断,这天下迟早是刘备的了。结果往往出人意料,但又有其必然的原因;那就是刘备的性格,所谓成也性格,败也性格。

    刘备做事犹豫不决,常施妇人之仁。例张松献计让刘备入川抗张鲁的同时趁机夺取刘彰的益州;刘备与刘彰在涪城相会时,庞统献策借机擒拿刘彰;这些都被刘备严辞拒绝。至此,才有后来“凤雏之死、孔明入川”的事。如若不然,良机将不会错失,良才将不会早夭;两个字概括:遗憾!

    刘备晚年刚愎自用,没有沉住气。关羽大意失荆州被吕蒙斩杀后,刘备报仇心切,不带孔明相谋,不带子龙领兵,自认为对付东吴一群鼠辈就自个儿足矣。由于刘备的傲慢与偏见,最终被陆逊“火烧连营”铩诩而归,败走白帝城。

    刘备如果作为一位继承祖业的帝王,可算是一位仁慈之君,但作为一位打江山的帝王,他不是一位明君,而是一位庸君。

    刘备的失败不是败给了敌手,而是败给了自己。在艰难的创业阶段,他曾创造过辉煌,书写过作为好皇帝的历史。遗憾的是,刘备始终没能超越自我,当事业稍有所成的时候,他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而是滋生了所有帝王共有的痼疾,骄狂自大,唯我独尊,从而为自己的一生写下了悲剧的一页。

    刘备的悲剧也折射着普遍的人性悲剧。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唐太宗说:“创业难,守成更不易”魏徵说:“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即是从不同层面昭示着这种普遍的人性悲剧。世界有时很吝啬,一个帝国的没落,触发的原因很多时候其实是极其简单的。

    司马懿的成功,恰恰是自己战胜了自己,坚守住了“马其诺”防线;诸葛亮不是说司马懿乃天下最善于防守的将军吗?人类绝大多数的敌人是藏在自己身上的弱点,譬如骄傲、自卑、怨恨、欲望、情绪等;如不能控制,任其如洪水般泛滥,最终会淹没自己和自己的家园,永不翻身。把洪水比作猛兽,自我的防御便是闸门,一旦开启,便一泄千里,不可收拾!

    如果诸位以今天的商业眼光解读司马懿其人,可以这样解读:“司马懿是个有长远眼光的企业高管,他不争一时之短长,他争的是一世之短长。从短期来看,他在商业竞争中频频失败——小失败,不是大失败;但从长远来看,他是最终的胜利者。他与竞争对手拼的,不是某一区域市场销售额,他与对手拼的是双方的生产能力、研发能力和资金实力。他知道,在这些方面,他都是领先的,对手会在消耗中使出最后一枚棋子,而他的棋局,才刚刚开始”

    通过以上大篇幅的解读,孤相信诸位已明白孰优孰劣了,司马懿之志不再续言,再此结束。

    职场的路并不好走,坑坑洼洼,夹杂着雷鸣电闪的轰炸、暴风骤雨的侵蚀;试问有几人可以神清气爽、悠然自得而不拖泥带水、披荆斩棘地轻易走出?职场路遥而坎坷,可这个现实却是更加残酷不仁、艰辛无比。适者生存,末者淘汰!要想立足,唯一的方法就是不顾一切向前冲、向上爬,当汝到达苦难之海的彼岸,当汝到达黑暗之山的顶端;这时苦难才不会吞筮汝,光明才会照耀汝。

    不管是职场、商场、官场或是战场,都是人生的斗牛场;人不能斗死牛,那么牛就会斗死人。“奋发图强、厚积薄发”这八个字是80后、90后乃至00后等浮燥一代人求存的诤言,立世的根本。但愿“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真理不被这一代人所打破啊!

    守江山,君可学刘备的仁义之术,打江山,君则需学司马懿的韬晦之道。孤与尔等的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江山,打江山难,守江山亦难。本文结束之际,就让歌手阿木演唱一曲江山,为本文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乾坤乱,烽烟起,战鼓响;旌旗展,马蹄急,尘土扬;英雄战沙场,保家卫国,九死一生几人还。世道暗,民疾苦,景凄凉;江湖荡,百家鸣,恩怨缠;豪杰扼腕叹,群雄逐鹿,龙争虎斗谁胜算。问天下兴亡谁担当,好儿郎仗剑走四方,求世间太平民安康,永葆这江山万年长”!

本站推荐:重生之老子是皇帝医妃惊世采红回到宋朝当暴君回到明朝当王爷嫡长孙四季锦史上最强帝后清穿之四爷宠妃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东城醉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奇书网只为原作者东城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城醉并收藏东城醉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