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独倚清秋文集 > 春游莲花山

春游莲花山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独倚清秋文集最新章节!

      今年三。八妇女节,单位上组织我们女职工去爬了趟莲花山,有人说在家门口爬山没多大意思,遥远的地方才有风景,可当大家选择舟车劳顿地去远方旅游时,一定不会想到,其实我们所向往的“遥远”正是别人所熟悉的“身边”而我们所熟悉的“身边”也正是别人所向往的“遥远”吧,莲花山,就是这样一道因太过熟悉而常常被我们忽略的身边美景。

    莲花山是泰山的姊妹山,素有小泰山的美誉,因九峰环抱状如莲花而得名,诗经中“徂徕之松,新甫之柏”所说的新甫山就是今天的莲花山,莲花山海拔高度999米,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观音道场,被誉为“观音胜境,北方普陀”

    从新泰城区出发,沿着清澈见底的迈莱河前行,莲花山的轮廓尽收眼底,裸露的岩石,灰白黛黑的色调,乍看给人光秃沧桑的第一印象,但等转过这条路,绕过那片山,来到莲花山风景区的正门,便是满眼青翠、山峰瑰秀、泉潭横流的景象了,莲花山就是这样,总让人有种峰回路转、渐入佳境的体验。

    莲花山观音行宫大殿依山而建,怀抱秀水,坐拥群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些大殿是2005重建的,原来的寺院经过连年的战乱和岁月的侵蚀,几乎损毁殆尽。新建的行宫大殿飞檐斗栱,雕龙画凤,极其富丽堂皇。步入大门便是宽旷的观音广场,这是观音显圣说法、普救众生的法场,期间梵音不绝于耳,把人一下子推入庄严肃穆的氛围里去了。沿路南侧,为汉武碑亭,内有汉武皇帝碑,是莲花山现存古碑中体量最大的一座碑,因文革时人为破坏只剩下了上半部分。碑额篆书“汉武皇帝之碑”和“大元至正”落款,此碑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右侧响铃碑,传汉武帝所立,后人祈福敲成大小圆窝。据清代学者唐中冕的岱览一书记载,这块碑当时只有额上的“汉武皇帝之碑”六个字还能辨识,其他字迹都不复存在,如今连这六个字也被风化剥蚀掉了。

    拾级而上,一棵高大的栗子树横梗在路的中央,细看便见树身墩厚,树叉如张开的佛掌直擎天空,树上缠满红色丝带,旁边的小商贩适时地向我们推荐她手中的红色丝带:“买一个吧,挂在佛掌栗子树上祈个平安”一棵普通的栗子树,因沾染了佛祖的灵气,也便被人们赋予了神奇的色彩。

    顺梵音亭前行便是观音院,直对殿门的是一尊体态胖大、开口盈笑的弥勒。因弥勒佛样子亲切可爱,慈眉善目,所以各地寺院都把他供养在第一个佛殿中,以求香火旺盛,他因此又被称为“欢迎佛”门前对联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院内有一尊镌刻着“精神”二字的巨石,因字是按古代的传统从右往左雕刻的,所以不知被谁误读成“神精”二字,引来笑声一片。精、气、神乃人之三宝,刻意的去掉“气”字,正是寓意着让人无气可生,笑口常开的意思吧。

    出了观音院右首便是观音阁,阁楼气势宏伟,飞檐叠宕,供奉着高15。38米的观音金身立像,底部莲花座高2。19米,直径6。19米,两组数字隐含观音佛祖的圣诞日,顺着阁内的楼梯上达二层,便可以膜拜到观音的硕大头像,在高大到令人仰视的佛像面前,陡然感觉到人的渺小与卑微。

    等游览完行宫景区,真正的爬山这才开始,我们沿着西路的甬道缓缓上行,悠长的平滑水泥路面,久久看不到石阶,这段平滑的路段称为“初入佳境”是刻意修建成这样的,先让你产生一种爬山并不是那么辛苦的错觉。等过了“老汉推车”、“风动石”便到了“通天河”河底乱石突兀,只一座吊桥贯穿两峰,走在前面的人顺势一晃,桥身晃晃悠悠,惹得走在后面的人阵阵尖叫。

    青山不墨千重黛,流水无弦万古琴,莲花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一股细泉沿阶旁汨汨流下。莲花山植被茂密,奇石林立“情侣石”、“亲子石”、“十佛石”每一块奇石都被人们赋予了美丽的传说。“青龙潭”上悬立的“太公石”极似一位髯须虬眉的垂钓老人,据说当年姜太公巡游到此,发现青龙潭中有条青龙,于是在此驻足垂钓,化为千年巨石。最令人赞叹的奇石,是有着“天下第一天然送福观音”之称的“天成观音”巨石在苍松翠柏掩映的观音崖上时隐时现,酷似观音菩萨结跏趺坐、传经说法、降福赐寿,我们这次是从西路上山的,所以没有看到。

    “姊妹松”和“兄弟槐”各是两组紧紧相依的大树,传说财主两个美丽的女儿,爱上了给他扛活的长工的两个儿子,财主嫌长工家穷,死活不同意女儿的婚事,把两个女儿锁在了家中,后来观音菩萨被她们的真情所感动,把她们姊妹俩救出,两姐妹与两兄弟成亲后来此跪谢观音菩萨,后来在他们跪拜的地方便长出两对大树,财主小姐跪拜的地方长出的松树茂密油亮,长工兄弟跪拜的地方长出的槐树长得相对单薄羸弱。连树木也被传说赋予上贫富有别的意味,劳动人民的幽默和自嘲在此可见一斑。

    继续前行,我们到了复式索道站,同事们除了几个乘坐索道揽车上山的,大部分人都原路返回了,徒步爬山的只剩下我们八个人,这段山路还没有修好,就地取材的修路工人正在紧张的忙碌中,听着山涧里传出的“当当”凿石声,我十分心疼,担心这样的开采会毁坏大自然赐予的神奇造化。

    没有石阶,我们在乱石中摸索攀行,山势越来越险峻,体力越来越不支,小周、曹姐走在最前面,远远的把我抛在后面,老大姐都比我强,我自然不敢松懈,勉强咬牙赶上。最难走的那一段,也是整座山最秀美的一段,险峰罗列,姿态万千、山势合拢,深具华山的奇秀风姿,在这寂静空旷的大山深处,人与山谷完全融合为了一体,细细的聆听大山的回音,领悟一下“天地有大美则不言”的真境界。莲花山还是天然的氧吧,我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让自己的灵魂在自然草木的微妙气息里自由的遨游,这时,真希望一切都静止下来,让生命从此驻足不前呀。

    到了子母泉,同行的她们几个嚷嚷着要去接水喝,这正合我意,我也正好趁机休整一下体力。子母泉实际上是一处悬瀑而非泉水,水从山上汇集而来,崖间巨石横卧,把水分成两股,左手位的空隙大称为母泉,右手位的空隙小称为子泉,泉水清冷彻骨,甘冽纯净,可以直接接来饮用。子母泉之名,源自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山下久旱,人们只得上山找水吃,山腰下有点水的沟沟岔岔,都挤满了饥渴的人们,一对孱弱的孤儿寡母在这里已没有立足之地,只好艰难地往上找水,当来到这里看到滴答滴答的泉水时,母子俩像遇到救星一样高兴,就准备接水喝,可不知怎么竟惊动了潜藏在这里的一条青龙,青龙施展魔法,将俩座山往中间靠拢,就在母子俩快被夹在石缝时,观音菩萨现身,她就地拾起一块石头,也就是这块横卧的巨石,往两山之间一放,阻止两山移动,随后又用梅花指从净瓶里沾滴甘露一弹,泉水顿成涓涓细流,干渴的娘俩终于喝到了救命之水。那条青龙也被观音菩萨收伏,被派到下面的青龙潭,后来,这处山泉就被人们称为子母泉。

    从子母泉往上,便是另一座相连的山峰了,陡峭的石阶让人根本无暇顾及身边的景色,只顾埋头小心翼翼的爬台阶了,及至爬完漫长的台阶,长长的喘上一口气,回头再望,才发现后面的山峦竟是如此诡异迷人“举首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此时太阳恰好落在山峰上,给大山披上一层瑰丽的色彩,秀美的山峰蒙着半虚半实的雾气,给人一种步入仙境的错觉。

    轻松的走了一段山路,越过索道终点站,看到指示牌上标着:前行100米-云谷寺的指示,此时,腿脚已经一步也不想再动了,但看到指示牌上所标的不过区区100米,于是我们决定继续前进,可这100米走得并不轻松,云谷寺明明近在眼前,可攀爬了无数长长短短的石阶,再抬头看还是不达,敢情这100米指得是海拔距离呀。

    欣赏完云谷寺风光,参拜过寺内供奉的如来佛祖,离我们约定的集合时间也快近了,时间和体力都已经不允许再去山顶天台峰了,想爬上山顶的心愿,这一次终于还是被搁浅了。曹姐说,凡事没有圆满,亦不能圆满。于是不再遗憾。

    下得山来,步出行宫大殿,已是暮色四起,白日美不归,青阳时暮矣。那些没有爬山的同事们,在山下等待的过程中冻得哧哧哈哈,而我们却浑身热气腾腾。虽是腿脚疲惫,但身心俱轻,也许,这才是爬山的真正所得吧。

本站推荐:重生之老子是皇帝医妃惊世采红回到宋朝当暴君回到明朝当王爷嫡长孙四季锦史上最强帝后清穿之四爷宠妃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独倚清秋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奇书网只为原作者独倚清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独倚清秋并收藏独倚清秋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