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东江小子文集 > 认识中华武术之太极拳

认识中华武术之太极拳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东江小子文集最新章节!

      知道太极拳是从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的一部电影神丐开始的,那时我只是读小学的一个孩子吧。后来上高中的时候,学校里来了个从体育学院的实习生,据说是武术系专修太极拳的“一代宗师”

    然而经过一两天跟这位体育学院的实习生的接触,知道他姓陈,老家是河南温县人。以后在他实习的日子,我们高中级的同学一边跟这位体育学院实习的“一代宗师”学习了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和太极推手等,一边听他介绍说在河南温县的陈家沟一带,许多男女老幼在农闲时节勤于练习太极拳的事情。在河南温县陈家沟有着“太极之乡”的美称。历史可靠的记载是在明末清初自幼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出身于武术世家的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创立了太极拳。所以,一直至今陈家沟的人们对太极拳的起源的观念意识而引以自豪的。或许无论对于一些表现太极拳影视剧,还是平常生活当中有些许喜欢武术特别是喜欢太极拳的,都会喜爱着太极拳把武术与导引吐呐相结合,将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讲究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并注重其实战性。此外,太极拳还拥有着如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以及后发制人等等特点。

    以前,我们看过神丐、太极拳、太极宗师等影视剧,针对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力借力、四量拨千斤的太极拳被进行大肆地渲染,同时也在强调着太极拳法中阴阳矛盾的转化。今天我们看到的太极拳有着很是明显的道家思想的痕迹。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由松入柔,运柔成刚,达到有柔有刚,刚柔相济。从这种既重外形、更重内蓄拳法上,我们看到的就不仅仅精湛技艺,也能体会到极其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那么,从文化内涵方面来讲,太极拳整个运动过程是运用太极学说,用中国辨证思维的经典观点来解释太极学说的理论。这里讲的也确确实实把阴阳这个相关性理论或者学说用到了太极拳里面。所谓柔到极点便是刚,刚到极点便是柔,在阴阳互动,互为平衡和太极拳以这种阴阳对立统一为指导思想,在拳法的运动中充满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如刚和柔、动和静、虚和实、开和合,这种阴阳对立、统一矛盾的结合使太极拳成为了哲拳。

    对于太极拳,曾经引发过由明朝著名道士张三丰创立的,还是由明末清初的河南温县陈家沟农民陈王廷创立的争议。记得2005年中央电视台的科教频道有个走进科学的栏目,播出过解密中国的其中一期叫做寻找“太极张三丰”的节目。对于这种争议进行分析和解密,但却由于年代久远,武当山有历经劫难,有关张三丰的资料现存非常少,至今人们也没有在武当山找到确切的历史记载,来说明太极拳是由张三丰所创立的。同样是中央电视台2007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当中的一个节目行云流水将太极拳的古典与时尚、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这个节目的舞台以行云作为背景,与墨绿、凝蓝、明黄交相呼应,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出现在灯光下的太极拳运动员让人眼前一亮。如行云、似流水,收放自如;快慢相间,刚柔并济,健康和谐。他们用年轻的脸庞轻松推翻了许多当代的人们对太极拳那份旧有的观念。然这个历时五分多钟的行云流水使太极拳让观众朋友们有着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

    如今的太极拳作为中国的国粹,之所以备受国内外人士的推崇,无疑有其文化的积淀,通过意念来完成对精神的调理和呼吸的控制,使得练习者明白太极拳其中的令人神往、恒之以求以及延年益寿的妙用。正如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员的一位研究员所说的那样:太极拳就是调理自己的内气,经络打通了以后,身体就处于一种旺盛的状态,通过气息的调理,使自己的身体达到柔软、和谐的状态,这种修炼,如果我们不把它说得玄虚,应该说有很高的锻炼价值。

    伴随着人们对太极拳不断深入练习(学习)和研究到运动之中来,太极拳在全国广泛普及并传播到世界各国,成为了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健身运动。

本站推荐:重生之老子是皇帝医妃惊世采红回到宋朝当暴君回到明朝当王爷嫡长孙四季锦史上最强帝后清穿之四爷宠妃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东江小子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奇书网只为原作者东江小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江小子并收藏东江小子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