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东江小子文集 > 简述我国北宋之国防

简述我国北宋之国防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奇书网 www.qishu7.net,最快更新东江小子文集最新章节!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养兵巨多的一个朝代。为了结束当时的割据局面,故建国三年以后,就开始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所以,朝廷就逐代加紧增兵,到仁宗时,全国各兵种达一百多万。然而宋王朝养兵百万,国力本应强盛,并可南灭诸国,北扫契丹,西北复夏。但事与愿违,建国六、七十年便军事积弱,北不能制胜契丹,西北不能制胜于夏,却与辽、夏对峙而始终不能真正统一全国,其所以至此原因,虽在战略上和战术上有一定失误,但根本原因却在于宋初的军权过分集中,并武官文任和实行“更戍法”所带来的军事力量虚弱,造成了国防上的危机。

    首先,表现在北宋王朝军事上的权力过分集中以至将帅无权。早在宋太祖之时,他便将士拥立“黄袍加身”而发动兵变,以所谓“杯酒释兵权”进一步巩固自身的政权。由于以己虑心而怀揣,惟恐手下将领如法炮制,于是他就废除了殿前都检这一军职,把全国军队分为禁兵、厢兵、乡兵、藩兵等四种,均掌握中央的枢密院,也就是掌握在皇帝手中。而枢密使的设置使高级将领互相牵制,高级将领虽然统帅军队,发号施令之权却归枢密使;枢密使虽有发令权却不能统帅军队,这样两者就都不能直接地指挥军队。由于军权的过分集中,而将帅无权,仍总揽于皇帝的手中,操纵自如。起初,太祖、太宗还能亲自督军,但在真宗以后的皇帝,生长在深宫,不懂军事。皇帝定下战阵图,则束缚了将帅的施展而难以临阵指挥;将帅作战请示朝廷而辟巨又往往争议不决,这样常常误失战机,错计战局。

    其次,由于实行了“更戍法”使庞大的军队便渐渐地积弱。北宋王朝为了防止武将专兵割据,然而以“习勤苦,军劳逸”之名,实行了“更戍法”逐代增兵。宋太祖时拥有禁兵十九万三千,宋太宗三十五万,宋真宗四十三万二千,到了宋仁宗之时招募补禁至八十二万六千,及其它军队全国达一百二十五万九千。由此可见,军队庞大的速度可观,但战斗力却积弱之快。因为:(1)、“更戍法”规定,军队定期较(交)流换防,出戍各地的军队“三、二年轮换一次,大部分妻、子都留在京师”这样,将帅士兵留恋家眷,毫无战斗意志。(2)、军队换防,而将领却不随之更动,如:西北边区的将领一年之间就更换三、五次,使之“将不能专其兵,兵不至于骄惰”这样“兵无常帅,帅无常兵”、“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军队组织结构形成了兵奖相距的严重局面。(3)、作战时“上下不相附,指令不如意”“诸将校都不识面,势不得陷复”甚至有些是武官文任,军事指挥无从着手;主帅与钤辖、都监商量聚议,又各出一见,难定主张,这些弱点在同西夏交战时都明显表露。(4)、太祖、太宗时的禁军,老弱的不能裁减,新的无打之兵又源源递增。老的不能参战,新的不识战阵,又缺乏训练,致“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如南方调来的士兵作战怕死,陕西路骑兵甚至不能披甲上马;各地厢军大量地不能打仗,只是运输官物和服杂役,那些厢军又“不择瘦弱,全都被收而已”“只图供役,本不知兵”;而朝廷却“日费粮饷,岂费衣服”真所谓“养兵百万,用兵无几”(5)、有的士兵不能自善自家人数口,思虑重重,身在军营心在家而无心蛮战,相继逃亡;有些甚至竟成为“盗贼”屡此兵力,岂能取胜呢?又怎不积弱呢?

    综上所述,由于北宋王朝的军权过分集中,守内虚外,而且武官文任和实行“更戍法”制度,导致了军事上长期积弱的趋势,造成了士无斗志、腐败无能,逐渐地加剧了北宋王朝的国防危机。由于这些根本上的原因所在,因此虽养兵百万,然北不能制胜契丹,西北不能制胜于夏,只好盟约求和,与辽、夏长期形成了对峙局面,而始终未能真正实现全国性的统一。

本站推荐:重生之老子是皇帝医妃惊世采红回到宋朝当暴君回到明朝当王爷嫡长孙四季锦史上最强帝后清穿之四爷宠妃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东江小子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奇书网只为原作者东江小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江小子并收藏东江小子文集最新章节